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 [国学教材] 遗落在历史中的清代族规、家规 2017-11-23

    家规和族规是一家或一族世代传承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良好的家规族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诸如传家二字耕与读,发家二字勤与俭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

  • [青少年国学] 气象与颜乐 2017-11-23

    宋明理学有所谓气象和颜乐之说。气象指具有高超精神境界的圣与贤人在其外表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征,而颜乐指凡感悟到圣与贤人精神境界的人其内在所体悟到的一种乐趣。一...

  • [青少年国学] 鄢郢之战 2017-11-23

    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79前278年),秦大良造白起率军进攻楚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的大规模作战。 周赧王三十六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

  • [国学讲堂] 全国首个国学书店将落户贵阳 2017-11-23

    本报讯 记者9月28日从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筹备工作会议上获悉,本次博览会将举办多项活动,期间市民将见证我国首个国学书店孔学堂国学书店的挂牌开业。 据悉,在本次书博...

  • [国学讲堂] 从“贱民”到圣人:孔子逆袭的历史突破是什么 2017-11-23

    孔子的历史突破是什么?他在血缘等级封闭的社会中,为平民开辟了一条学习改变命运的学道。孔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一种开放的等级社会。孔子重学道开放竞争,又重视等级秩序,...

  • [青少年国学] 春秋历史:晋楚弭兵 2017-11-23

    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五月二十七日,晋国赵文子先到宋。之后郑、鲁、齐、陈、卫、邾、楚、滕等相继到宋。六月二十一日,向戌和在陈国的楚令尹子木商定楚国的有关条件。子木告诉...

  • [青少年国学] 商代为何搞兄终弟及:避免新王年纪小 无法主导战争 2017-11-23

    2016年12月20日至22日,著名考古学家、吉林大学教授林沄先生于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担任2016年傅斯年讲座,演讲商史三题,其讲题为:商代的国家形式、从四种子卜辞看商王...

  • [青少年国学] 中国先秦时有“不孝”罪 唐代不孝与谋反同罪 2017-11-23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受重视程度之高、影响社会之深、延续时间之久,为其他民族文化所罕见。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狭义的孝道指针对父母的道德行为,而广义的...

  • [青少年国学] 国学漫谈:程朱之间 2017-11-23

    程朱并称古已有之,乃从学派或道统角度而言,而程朱之间则对应于二程之后,朱子未起之前的学术时期。当前学界大多关注二程、朱子两端,对程朱之间,则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程...

  • [国学讲堂] 唐诗的民间书写:墓志题诗更多为工匠改写? 2017-11-23

    唐诗的民间书写 白居易《与元九书》有一节写到自己诗歌在民间的流传盛况: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

  • [国学讲堂] 辛弃疾笔下“佛狸祠”在南京瓜埠山下 2017-11-23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教科书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篇。他借咏南北朝时的英雄人物,表达自己投身报国、光复故土的志愿,词下阕一句可堪回首,佛狸祠...

  • [国学讲堂] 当看到月亮时 古人在想些什么 2017-11-23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月亮的柔美与纯情,月亮的半弯与圆满,给了古今人许多的情感慰藉。我们为月亮备好了...

  • [青少年国学] 《木兰诗》关键存疑再探 2017-11-23

    上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学界就《木兰诗》的产生年代,有过不少深入的讨论,对权威的辞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并不是就解决问题的终究方向有所清晰,而是各执一端...

  • [青少年国学] 楚王直呼秦惠文王“嬴驷”?实不知礼也 2017-11-23

    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 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

  • [青少年国学]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的白片肉 2017-11-23

    我要说清代皇帝过年吃不添加任何佐料的白片肉,很多人都会说我胡扯。但的确是这样,根据清代的习俗,每逢过年,从皇帝到普通的满族旗人,都要用煮肉祭祀神灵,而这种祭肉,就...

  • [国学教材] 小学国学:鹬蚌相争 2017-11-23

    鹬蚌相争 作者: 刘向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 [青少年国学] 探秘:中国“阴柔文化”的历史起源 2017-11-23

    在考察中国文化(或中华文化)特有的神韵,即它的总体风格和效果的时候,我们经常注意一个重要的层次,就是它的人文气质或民族性格。在这一点上,便涉及了阳刚与阴柔的问题。...

  • [青少年国学] “重回”哲学史——评《宋明理学十五讲》 2017-11-23

    宋明理学研究蔚为中国哲学史研究之大宗,近三十年来发展尤其迅速。就主题来看,关于主要理学家的讨论固已汗牛充栋,一些此前较少知名的人物也纷纷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就方法...

  • [国学讲堂] 千年的误会:西安古名是“长安”? 2017-11-23

    长安城是我国汉唐时期的都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古都,还一度是世界上最雄伟和最大的城市,声名闻于海内外。近年来,网上流传的一篇关于地名变化的文章《那些改名后肠子都悔青的...

  • [国学讲堂] 敦煌唐写本《问对》残卷再现千年前科考士子文采 2017-11-23

    《问对进士无大才》 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两件唐写本《问对》,它们是策问的范本,亦即士子们准备科举考试的参考资料,对我们了解唐代科举与初唐社会有很大帮助。这两...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