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北魏时期农学家,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中叶,益都(今寿光)人,曾任高阳太守。他所著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是中国农学史上一部经典性著作。 《齐...
千百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看天经验,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气象民谚。这些气象民谚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多彩,人们运用它来预测天气和指...
我分析精耕农业排斥奴隶制而适合租佃制这个问题时,先举出若干项目说明;同时在作这些项目分析时,每一个项目都要连带的与其他文化作对照。 第一是劳动力的性质和成份。汉代劳...
4道建于明代万历23年的水利防洪工程——鱼翅,日前在四川省阆中市的滨江路防洪堤工地,从江水中露到地面上。专家考证后认为,这4道保存较完整的明代鱼翅,在全国非常少见。 阆...
徐光启,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死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他是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徐光启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农业科技上的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是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这项技术自1976年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以后,仅至1994年,就已使中国的稻谷累计增产达2400亿公斤。此外...
宋应星,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出生于江西奉新县,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是明代(公元1368年至1644年)杰出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狄德罗(DenisDiderot,...
这里讲的是三国的形势及资源的分布。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国是魏、蜀、吴三个单元,从《三国演义》上,我们看不出这三国资源上的差异,只看见一群人,没看见他背后所凭借的是些什...
犁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某种意义上来说,犁是农业的象征,因此从事农业的人甚至被称为“扶犁之手”。犁是用来破土和翻土的。然而,从犁发展的角度来说,破土的功能在前...
集约农作可利用妇女与儿童力从事较为不劳累的工作,如除草、除虫、施肥之类。同时集约农作要求长期而继续的工作。是以集约农作既可减少季节性的劳力闲置,又可使次级劳动力也...
精耕细作的农业以大量集中的劳力放在小农庄上,以大量的劳力来应付季节性的需求。使劳力平均分配,可以利用增加作物的种类,但是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都有不短的霜冻期,在这段...
古人有时将种地称为“治地”,这个治如同我们今天所说的治病的治。治病人方法有很多,有理疗的,有食疗的,更多的就是药疗,即人们经常说的“对症下药”。如果拿治病来做比喻...
从精耕细作农业下所引申出来的问题,可以联系到许多政治与社会的课题。首先当讨论中国由精耕细作所造成的社会力。这一社会力是亲缘的地著团体,在长久的帝国结构上,上述团体...
《汉书·艺文志》以为:“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 农家学派在社会政治方面主张推行...
《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六年(1633年),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曾同...
●三国时魏之屯田事业最为发达,建安元年,曹操始兴屯田,募民垦於许下, 魏志武帝纪建安元年:「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注引魏书:「公曰,夫定国之术,在於强兵足...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然而,土地面积又是有限的。农业起源之后,一些自然条件较好,适合于农业的土地首先得到了开发和利用,这些地方一般来说,土壤都比较肥沃,植...
贾思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编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业生产技术著作,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
五代时期,一本名为《玉堂闲话》的书中曾记载了一个菜地被盗的案子,说的是广州番禺县有人到县衙告状,称自己的一块菜地被人盗走,现发现这块菜地就在某处,请县官做主,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