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对于儒家的一种新的解释方式 干春松 1912年之前的中国社会中,儒家显然不单纯是一种观念化的思想流派,它更多地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本文正是试...
孔子“君子不器”说的生存论解读 崔发展 著 目 录 前言 ……………………………………………………………………………… 一.前言之为前-言……………………………………………...
“文化民族主义”随想 康晓光 “今中国人所自以为中国者,岂徒谓禹域之山川、羲、轩之遗胄哉,岂非以中国有数千年之文明教化,有无量数之圣哲精英,孕之育之,可歌可泣,可乐...
个人、社群与道 ——古代群体批判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杜维明著 胡治洪译 在中国传统中,典型的儒家思想者是那种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娴熟的琴棋书画艺术技能以及对政府日常事务深...
汉武故事与道德建设 盛邦和 作者情况 :上海财经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思想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东亚:走向近代的历程》、《解体与重构:...
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 王 杰 殷周以来的神权政治统治经过西周末年怀疑、批判思潮的激荡至春秋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剧烈的社会变革冲击着殷周以来的宗法血缘等级制度和...
论法制儒家文化及其对现代化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王春生 [摘 要] 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多数学者通常从观念史或者仅仅从思想文化角度来探索,没有把儒家文化与当今现实社会密切结合...
中国传统道德的传承活力研究 丁言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承活力是什么?如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体系,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市...
觀念的混濫與文化意識的貧乏 —— 評康曉光的仁政與儒化 余健文 近日讀友人傳來康曉光教授「我為甚麼主張儒化——關於中國未來政治發展的保守主義思考」長文。覺得其論理頗迂迴...
二十一世纪儒商的风格 ——2005年12月3日在观察家年会上的演讲 袁伟时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讨论儒学和儒商的问题。最近我听到很多提倡儒学、国学言论,各...
“儒化”无限好,谨防伪劣货 ――兼与康晓光先生商榷 庞忠甲 当今神州中华,举国上下响应中央“以德治国”号召,正在掀起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新潮,大张旗鼓“重塑孔子”、...
从马克思到孔子:中国政治未来的文本变化 贝淡宁 著 吴万伟 译 在美国,政治未来不管好坏是由已经运行了200多年的宪法确定了的,除非发生剧烈的变化如核战争或者重大的恐怖袭击...
儒家“大同”思想和“民本”传统的现实意义 陈寒鸣 贾乾初 上古初民本生活在以普遍平等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民主社会之中,迈入文明时代门槛之后,人类的这种社会生活便不复存在了...
从自我与他人关系看先秦时期的理想世界 彭 锋 (北京大学哲学系) 《礼记礼运》为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人的两个理想世界,即“大同”世界和“小康”世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道”...
走出偏见的牢笼 ——《儒家伦理争鸣集》书评 秋风 当代关于儒学的严肃讨论,往往是由荒唐的论点引爆的。 2000年,一位名叫刘清平的学者发表文章《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
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 戴兆国 【内容提要】作为伦理思想的源头,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理论都表现为典型的德性伦理形态,二者既存在着共通的思想内容,也有差异。...
互补的人类秩序:契约与道德 ——中西文化中的意识形态论 周剑铭 摘要 :秩序是一个大文化观念,人类的社会秩序是自然秩序的高级形态,契约秩序(成文或不成文)只有内化在心中才...
民族复兴使命下的“反台独促统一” 邓曦泽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04级博士生 摘要 :在民族复兴的视野下理解两岸关系,两岸分裂是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国共两种复兴路向斗争的后果,它...
孝道的重建 ——论儒家 “ 孝 ” 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 李 龙 【摘 要】“孝”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孔孟那里,孝道的建构本是立足于作为本源的生活情感的。但经过轴心期大...
从中国文化的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建立 吴森 加州州立大学哲学教授 引论 中国人一向注重道德的实践而忽视对政治制度?但到了二十世纪,可能由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