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来开阔我们的眼界,改变我们的性情,增长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每个人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要我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上面...
编者按: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 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正式启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编者按: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WCP)于8月13日—20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自1900年该大会开始举办以来首次在中国举行。据了解,此次大会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
如果要概括儒学的特色,那么可以说,它是跨时代、跨文化、多学科、分层次的,是没有教条的。 儒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潮流的一支,具有多层次的面向和丰富的内涵。 面对21世纪...
摘要: 本文梳理《论语》为政之道,指出“政者正也”是为政的核心理念;正己正人,德风德草是为政的首要前提;民无信不立是为政的基本原则;徳礼为主,政刑为辅是为政的总体构...
内容提要 儒家之道源于历史的,形成了以历史的经验理性来思考和解决“天人之际”的形上之学问题的独特思路。董仲舒之“道”是一个可以行之万世而无流弊的绝对真理。他由历史引...
摘要: 学界多以“义”来诠释儒家正义论。本文为了深化儒家正义论研究,通过文字训诂、思想范畴考辨、逻辑分析等方法,提出人道为大,仁道为本是儒家古典正义论的价值基础,人...
一、先秦思想史上仁、孝观念及其关系 孔子之前,仁、孝观念都有了,相应地“孝”观念可能比起“仁”来更早一些。《尚书·金縢》载周公自谓“予仁若考”,这是现存典籍中“仁”字...
摘要: 明清以来儒学的衰颓经过不同的历史过程,近代以来经历多次大的冲击丧失了制度载体,成为游魂和博物馆里的文物。儒学现代转换的逻辑起点是如何对传统儒家的核心价值“内...
【按】《走进孔子——孔子思想的体系、命运与价值》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星创作的一本揭示孔子即凡而圣的伟大人格及其形成的历程,论述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界...
编者按:在白鹿洞书院文会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做主题为《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统系》的讲座,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儒家的道统、学统、政统和教统,并阐发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摘要: 社会儒学是一种历史形态,也是一种现实要求。文章对历史上儒学如何在社会层面展开而形成的社会儒学的逻辑理路进行梳理,认为修身为社会儒学的根本,家庭为社会儒学的基...
“君子”一词常见于儒家《诗》《书》等原典,最初专指社会上居高位的人,后来才逐渐转化为道德名称;最初是少数王侯贵族的专号,后来才慢慢变成上下人等都可用的“通称”。《...
摘要: 贞观之治的基本治国方略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是儒家治理之道的典型体现。唐太宗的三教政策是其治理之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界一般认为,唐初三教政策是儒、释、道三足鼎立...
西周的灭亡,一般说是缘于周幽王昏庸,“烽火戏诸侯”,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教科书的内容。其中的“烽火...
中国传统儒学历来都十分强调经世致用,强调知行合一,强调道德修养和践履的同一。因此,在从学理上进行探讨的同时,还要从实践上进行工作。现代学者已经习惯了在高等教育和科...
【 编者按】: 火红的五月,是青年的节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青年若能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
摘要: 论文从宗教、哲学、伦理视角辨析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与天人合德,认为董氏天的涵义主要是神灵之天、自然之天和道德之天。神灵之天是其天论的思想形式,自然之天是...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弘扬中华礼仪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庙文物活起来。同时配合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的“...
内容摘要: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核心观念是超越时空、恒常不变之道,是经过儒者长期的精心筛选、提炼、组合而构建起来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