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儒商”渊源,应是两千多年前的孔门高足——端木子贡,子贡政商结合,修齐治平,成为后人称颂的儒商鼻祖。“儒商”,是一个高雅动听、令人赞羡的称谓,只有以儒学为根基...
一、朱子学的知识取向 朱子哲学是十一世纪以来东亚地区最有影响的哲学,它不仅被统治阶级认可为官方哲学,而且得到了十二世纪直至前现代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认同。在整个“宋明...
《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际。《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
摘要: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诠释活动主要是一种“学以成人”的活动。对诠释活动的这种理解源于孔子提出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为学”观,即主张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就必须...
4月7日,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科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易学研究专家郑万耕教授作了“《周易》与中国哲学”的专题讲座。晚上七点,讲座...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雁门关所在的三晋地区一直是中原民族同北方各少数民族频繁交往、交流与融合的大舞台。春秋后期,雁门关一带成为晋国北陲。之后的数千年,北方各民族从蒙...
中国古代司法文明是法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文明又是与社会的发展、政治文明的状态以及法文化的进步密切联系的。历代推崇良吏、循吏,贬斥酷吏、恶吏,主要依据就是官员...
摘要:“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论语》记载孔子人性论思想的直接材料。历代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虽然都掺杂了时代和解释者本人等方面的因素,但也从某些方面揭...
在《论语·子路》篇中,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既是“士”的品格,更是“使”的使命。...
儒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主导思想和主流意识位置。儒家创始人孔子,历来被尊称为圣人,孔子的《论语》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言。《论语》所...
孟子性善论的特征在于以心论性,代表了儒家心性论的成熟形态。但溯本探源,孟子心性论其实是从七十子性情论发展而来的。孟子以四端论四德,将仁义礼智的根源收摄到人的内心,...
“慎终追远”是中华传统美德。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慎重举行逝者的丧礼,按时举行祭礼追思祖先,社会风俗道德一定可以归于淳朴厚道。当代慎...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两周年。为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增强历...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选拔和举荐官员上,也很有特色,实行“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
儒商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初见端倪,之后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义以生利、尚中贵和、诚实守信、勇于创新、为政以德”等儒商文化核心理念。在新时代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