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华文化 杨振宁 我的题目是易经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以下几分钟要讨论一些观点,精简、比类、天人合一,联想,取象这么多观念很短时间不能讲得通俗,但是主要讨论...
近十年大陆易学研究述评 林忠军 (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 一、当代易学研究之回顾 历史发展至民国,由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冲击,人们逐渐摆脱了陈旧的封建意识,开始接受来自西方...
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 ——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康德与孟子的区别 杨泽波 内容提要 :近年来,牟门弟子李明辉先生以“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为基础诠释康德与孟子,引起...
《易》与“新传统主义” 鞠 曦 中国学术思想史表明,由历史的逻辑所决定,《易》经产生了一系列疑难问题。为了解决《易》学中的问题,从而形成了易学学术传统,使易学成为中国...
战国社会的仁道危机和孔孟仁学的思想贡献 徐克谦 “仁”作为具有一定道德意味的观念,其实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出现。孔子说过:“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见《左传》)可...
谈谈先秦若干历史悬案 许雨浓 一、从三皇的来历、诗文化的起源,结合考古说明我们文明年代 我们开口总是以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骄傲!然而,当我们静下来一算时,就有一...
汉代象数派儒家的人文情怀 张其成 摘要 :汉代象数学家历来被认为是只参天象不释人事,本文以孟京学派和《易纬》为例,通过对其象数学的深层分析,认为孟京讲卦气、讲气象的目...
本体与存在 ——浅析朱熹的哲学本体论 傅小凡 摘 要:儒学在宋代以理学的形式复兴,朱喜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最终完成了天理本体论体系的建立。朱熹建立的客观本体论,是一个包...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立国纲领 ——释《乾》《坤》 张再兴 内容提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虽然是儒家对《周易》《乾》《坤》两篇文章的定位解读,恰恰也是符合《周易》的...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程朱理学研究综述 王心竹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2)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
·中国哲学史学2004会年会递交论文· 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张允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 《朱子语类》上有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这代表着朱熹对孔子的...
中国思想和柏拉图哲学 周剑铭 摘要:作为西方哲学基石的柏拉图的理念是超验存在的纯粹形式,它的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几何形式相同,而中国哲学的阴与阳理念却正...
儒学与人类文明 ――长白山书院戊子儒学研究班 学论 王绪琴 项在宁 长白山书院由著名学者、哲学家、易学家、当代新儒家鞠曦先生创办。长白山书院以儒学为主体,创办于中国十大...
儒与禅:慈湖心学与佛家思想的关系 王心竹 作为陆象山(九渊)的高足[1],杨慈湖(公元1141-1226,名简,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特别是在陆王心学史上的地位,是通...
朱熹对浑仪的研究 乐爱国 (厦门大学 哲学系 ,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宋代理学家朱熹研究过天文学,而且有充分的史料证明“朱熹家有浑仪”。朱熹对浑仪的发展历史以及浑仪的...
孟子“义内”说发微 徐克谦 “义内”说是孟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涉及到人性、人禽之辨、道德礼法的本原、道德理性的普遍合理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孟子与告子围绕...
论朱熹的“感物道情”与“交感”说 ——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审美创作旨趣研究之一 邹其昌 内容提要:朱熹的“感物道情”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两大源头——“交感”理论和“言志”...
坤德与太空时代的大地概念 —— 从乾-坤之间的游戏空间而来沉思现代空间技术及其人文后果 柯 小 刚 NASA(美国航天局)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合拍的系列电视节目Cyberspace(中译名《太...
朱子思想进路的功夫论考察 崔 发 展 【 内容摘要 】出于自身严肃的理性态度和对治释氏的空泛,朱子突破了道南一系的局限,选择《大学》并将之释为以格物为先的踏实的进学功夫。...
论二程工夫论之差异及其传承与流变 郭晓东 自二十世纪以来,对二程异同的讨论成为洛学研究中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学术界或主其同,或主其异,各执一词而不能相让。其实二者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