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启蒙国学 >
  • [启蒙国学] 说文解字:“辞”字原来是犯人口供 2017-11-23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美丽的文词”称为“辞”,谁曾想到,在远古时代,“辞”字原来是犯人的口供。 《说文解字》曰:“辞,讼也。”我查了一下《殷墟甲骨文字典》,里面并没有...

  • [启蒙国学] “阜”字溯源 2017-11-23

    阜,指土山 、丘陵。甲骨文的“阜”字,像陡坡上的脚登、阶梯之形,表示山体高大,须有脚登阶梯方能便于登降之意。“阜”的本义为高大的土丘,引申为高大、肥大之义,又引 申...

  • [启蒙国学] 汉语词汇变迁趣谈:那些意思大变的成语 2017-11-23

    【“愚不可及”原本是说大智若愚的 】 如果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会不会暴跳如雷?且慢,这个词诞生的时候可不是骂人的,而是被先哲孔子用来夸人的。 “愚不可及”出自《论...

  • [启蒙国学] 汉字溯源:“豆”在古代不可吃 是一件器皿 2017-11-23

    “豆”字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类植物,它是一件盛东西的器皿,大多是陶制的,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铜制品。 从“豆”的甲骨文字形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高脚杯,只是比杯子大...

  • [启蒙国学] “迭起”与“叠起”的区别 2017-11-23

    不久前,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唱一答,彼此叠起……”的用法,这里的“叠起”表示屡次发生。 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把“叠”简化为“迭”。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说...

  • [启蒙国学] 古代“楷模”是两种树名 不同尘俗成众树榜样 2017-11-23

    在我国古代,“楷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唐朝《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如枯枿,隆冬方荫芽布阴。蜀人呼为楷木。” 意思是说,蜀中有一种树很像...

  • [启蒙国学] 汉字:“后”字在古代是帝王 “后”的来历 2017-11-23

    见到“后”字,我们立即会想到“皇后”“皇太后”等与女人有关的词语。但在上古时代,“后”字代表男性,是权力的化身,是帝王的象征,是天子的称号。 《说文》曰:“后,继君...

  • [启蒙国学] 汉字辨析:“炙”与“灸” 2017-11-23

    在作文时,经常会见到同学写错“炙”与“灸”。如: (1)影片《泰坦尼克号》是一部脍灸(应为“炙”)人口的电影佳作。 (2)请你等一下,他正在给一位病人针炙(应为“灸”)...

  • [启蒙国学] 注音字母百年的启示 2017-11-23

    “注音字母”诞生至今,整整一百年了。 “注音字母”,是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当时的教育部召开了“读音统一会”。3月12日,会议通过了马裕藻、朱希祖、周树人(鲁...

  • [启蒙国学] 趣味国学:古装剧中女人自称“臣妾”是错误 2017-11-23

    臣 妾 现在的许多古装电视剧中,皇后以及妃嫔们见到皇帝或者在和皇帝讲话时,常以“臣妾”自称,诸如“臣妾叩见皇帝陛下”、“臣妾知错了”、“臣妾有罪”等等。其实这种自称...

  • [启蒙国学] 词语溯源:国家 2017-11-23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但是,你知道“国家”一词是怎么来的吗? 中国古代典籍把“天子”统治的地域...

  • [启蒙国学] 辜良仲:慎用量词“幅”和“副” 2017-11-23

    时下混用量词“幅”和“副”的现象频现报刊,以讹传讹,贻误广大读者。譬如某报特刊赫然刊登着标题《一幅对联减烦恼》,曾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的文中亦有“那是怎样的一副...

  • [启蒙国学] 汉字文化:“左”、“右”哪个大? 2017-11-23

    在中国过去的官位设计中,有以左右为名的官职,如左丞相、右丞相,左司马、右司马,左将军、右将军等。那么,左右哪个大、哪个尊、哪个先、哪个上? 在中国汉字的组词习惯里,...

  • [启蒙国学] 词语溯源4则:“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2017-11-23

    在今天的语义中,“风骚”是一个贬义词,而且通常都用于女人,形容女人举止放荡轻佻。但是在古代,至迟在明清之前,“风骚”一直都是褒义词。 最早的时候,“风”和“骚”其实...

  • [启蒙国学] 成语辨析:“劳燕”是“辛劳”的燕子吗? 2017-11-23

    “劳燕”是“辛劳”的燕子吗? 翻阅某教科书时,发现里面有“劳燕纷飞”一词。诧异之余,再阅读相关成语辞典,竟然发现也有写成“劳燕纷飞”的现象!看来,对此成语的误解、以...

  • [启蒙国学] 杜永道:“无瑕”与“无暇”的不同 2017-11-23

    在报上看到一篇题为《轮回与孤独》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尽管马尔克斯说《百年孤独》的写作只是为他‘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暇的文学归宿’……”句...

  • [启蒙国学] 中国古代文字字形的演变 2017-11-23

    从殷商甲骨文字至今,虽然汉字的形体结构依然保持了表意的特点,但在写法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汉字自其产生之始,书体形式就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秦代有“八体”:“...

  • [启蒙国学] 汉字新解:“度”是劝人出家吗? 2017-11-23

    《现代汉语词典》对度设置了很多义项,其中有一个解释,值得商榷。 “度,动词,僧尼道士劝人出家。”(第338页) 这个解释,事关佛道两教,意系芸芸众生,初看没什么,细想问...

  • [启蒙国学] 屠苏,是美酒还是家园? 2017-11-23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是我国春节应景诗中的名篇佳作,也因此收录《七言千家诗》和当下的中小学语...

  • [启蒙国学] 汉字溯源:周 2017-11-23

    甲骨文的“周”字,像田地形,中间四点代表田中密植的农作物,其本义应指农田。因周朝发源于今陕西岐山一带,是当时农田种作、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周代又是以农业立国,所...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