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记 刚在李强老师的家中坐定,我就被面前的一张方桌所吸引,干净的玻璃板下,压着数张蝴蝶剪纸,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生动得似乎要飞起来。坐在这样的方桌前,所有的思绪与灵感是不是也会快乐地飞翔呢? ![]() 作者与李强先生(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毫无疑问,和李强老师聊剪纸是个轻松愉快的过程。因为他是一名老师,而我是学生,所以我问什么,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这样的感觉如同在校园里和老师面对面交流,而且不担心自己的问题是否幼稚或者浅显。 即使现在是暑假,但李强老师依然十分忙碌,为了接受我的采访,他把下午将要上的培训课往后推迟了3个小时。显然,这种忙碌对他来说已是一种常态。早在2000年,李强老师根据自己在创作和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剪纸技法,编著出版了《李强教学剪纸图集》,该书一上市即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如今已多次再版。而其所著的《剪纸大全》系列丛书,已成为少年儿童学习剪纸的“教科书”。他还曾为中央电视台录制了电视专题片《学剪纸》。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他还经常代表天津剪纸艺术家出国做文化交流,为国外的观众进行民间剪纸。 其实,出国参加剪纸表演对于李强老师来说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一年春节,在法国举行的展演活动中,李老师凭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让法国人见识了中国剪纸的魅力。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一经展出,这些塞纳河边的市民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场面繁杂的《清明上河图》还能被一把剪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展演时,场面更加宏大,参观的人数更多,不仅有政府要员,而且还有从其他城市赶来参观的民众,不少家庭还带孩子来观看。 如今李强老师从事剪纸教学工作已有20多年,剪纸几乎占据了李强老师所有的业余时间,他善于把传统和现代剪纸技艺进行结合、创新,将锯齿纹、月牙纹、枣核纹等民间传统剪纸技艺融合到现代工艺上,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李强老师说,因为自己是一名教师,除了搞好创作外,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好学生、做剪纸的普及和基础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使剪纸艺术绵延不衰。 我很幸运,在李老师家中观赏了长达7米的《百虎图》,100张形态各异的单幅小老虎剪纸被生动地拼在一张白麻纸上,有的威严、有的活泼、有的乖巧、有的顽皮……可爱至极,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 据李强老师介绍,天津剪纸继承传统,兼容南北,独树一帜,历来在中国剪纸界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更是以强烈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断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全国各大展赛中赢得声誉。 与李强老师交谈,他总不忘自己是个美术老师,有育人的责任。谈到剪纸的具体细节,他会随手拿起一张红纸给我做演示,为了让我看清楚,他有意放慢了速度。只见一张巴掌大的方形红纸在他手中对折,翻转几下,一把小巧的剪刀在他的大手里灵活娴熟地上下剪挑,一会儿工夫,一只红苹果就在他掌心中出现了,而且还有两只弯弯的笑眼。他给我讲解这只苹果所表现出来的剪纸语言,把剪刀递给我,让我也试一下,并且鼓励我不要和他剪得一样。 ![]() 作者(右)与李强先生(左)剪纸(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在李强老师的现场教学下,在他的鼓励下,我也拿起剪刀,顺利地剪出了一只红苹果,而且剪出的两只笑眼中多了两个枣核纹状的眼珠,有了呆萌可爱的模样。虽然我剪的这只苹果生硬粗糙,但依然获得李老师的表扬,这让我开心极了。他说:“有着千年历史的民俗剪纸充满艺术魅力,要是能让孩子们没事坐住了都剪两下,肯定开发智力与想象力。最令人喜悦的是,孩子们的小手会剪出成人意想不到的世界。” 李强老师说他的生命离不开剪纸,用剪刀赋予普通纸张艺术生命是一种快乐,要让孩子们喜欢剪纸艺术,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那简直就是享受。 作者简介: ![]() 张京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张京羽,1997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在北京中关村二小读完小学,在清华附中度过了愉快的初中生活,目前是北京人大附中1B班高三学生。善良温和,热爱美术、写作和生物,梦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动画制作工作室,能生产出令人惊叹喜爱的动画大片。 (腾讯道学网络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