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书中收集了大量的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讲述了重生与滥杀给个人与社会带来的不同结果。如江陵郭晖天性慈爱,买雷公藤以焚之,救河川中鱼虾螺蚌之生命百万,享年九十六岁,子孙皆登科为官。 救河川中鱼虾螺蚌之生命百万(资料图) 镇江有一位范姓人士,其妻身患痨病而命危,医生让其夫买了上百只小雀,以合药治疗。其妻说:“为救我一条命,却杀一百只雀儿的命,我不忍心,情愿死也不做此事。”于是开笼放生。不久妻子的病居然好了,并生了儿子,人们说这皆是善心感天的报应。 相反,唐代张直方残忍好杀,肆伐生命,凡鸟兽虫蚁见之必杀而后快,后因杀人于市,满族遭诛。《白话劝戒录》收录的“病中梦游阴曹”、“杀害生命的果报”、“害雀儿的报应”、“欢喜杀生的报应”、“打雀儿”等故事,都是在强调无辜杀生的罪行,必然造成深重的恶果。 依托天道、显现因果(资料图) 这种依托天道、显现因果的说教,实质上仍然是根基于人间的报应,是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变相反映,只不过采以了“天道”的信仰化形式而已。其目的还是规劝人们,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多一些爱心,使生命得以保护,使万物得以生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 从秦汉到明清的二千余年之中,道教史上有许多致力于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代表人物。因为他们普遍慈悲为怀,以拯救万物生命为己任,道德高尚,修持精深,故被世人目之为神仙,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祝鸡翁,秦时洛人。据《列仙传》记载,他在尸乡北山下养鸡育种长达百余年,规模颇大。种鸡有千余头,祝鸡翁任其自由地在山中生息,“暮栖树上”。每一头鸡皆有名字,“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