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澳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自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新加坡诸大学成立以来,唐代文学就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都有不少学者从事唐代文学研究。 台港...
如果把西方汉学的演变历程分为“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三个时期,那么,传教士汉学是其学术和思想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不仅与“游记汉学”相承...
明·总论 《明代文学研究:艺术考察》(Studies of Ming Literature: Observations on the State of the Art),白之、何谷理(Rodert Earl Hegel),《明史研究》( M ing S tudies )2(1976春),25-30页 《明代...
在我看来,一位优秀学者的基本素质,除了勤奋和穎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不断的反省能力,始终意识到自己的局限——研究类型和自身能力两方面的局限,并对成...
西方汉学 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显学”,其知识合法性却有待质疑。如果学术为纯粹理性的知识,就无所谓西学国学之分;如果西方汉学始终难免虚构与想象,就无法假设其真理性;...
“最好的东西是游戏,最坏的东西也是游戏,最应该鼓励的是游戏,最应该小心的也是游戏。” ――严锋 文汇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将严锋描述成一个“超级大玩童...
自明末清初至今数百年间,西方僧俗学者不断解读孔子,留下了大量翻译、评注和研究著作。时代不同,解读自然也不同,从最近出版的一个《论语》译注本,即可看出西方儒学研究的...
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是“美国中国学”的一个部分。美国对中国的研究虽然晚于欧洲,但是后来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在美国亚洲战略中重要性的日益提升,美国中国...
《风月锦囊》是刻于明代的一本戏剧和散曲合集。在我国失传已久,但在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Escorial,位于马德里西北约40公里)的圣洛伦索(San Lorenzo)皇家图书馆,保存着它的一种...
中西文论各具特色,而我国独特的术语概念,更能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关于“气”与“味”的辨析,即是明显的例证。 一、“气”的内涵及其演变 “气”是我国传统文论中的重要概...
为了更好地考察德国文学中《庄子》的因素,首先应回顾一下德国汉学家和思想家对《庄子》的研究情况。 1477年《马可波罗游记》德文译本出现,展示了神秘的东方风情,引起了德国...
内容提要:唯美是颓废主义的一种形态。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康成作品中所表现的颓废倾向与西方颓废主义同中有异,体现了日本传统中称之为幽玄的美。其代表作《雪国》中的幽...
一、伯希和的“宣判” 1933年4月15日,被胡适奉为“西洋治中国学泰斗,成绩最大,影响最广”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离开北京时,对前来送行的中国近百年来横绝一世的当代史学钜子陈...
明代的徐渭曾说:要判定一首诗是不是好诗,他必要拿来一读,果能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的便是好诗,如其不然,便不是矣。(1)我认为,用徐渭判断诗的方式来判断文学,也许可以解...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史研究一直侧重于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思想的研究为主,而对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们研究汉学的历史进行学术史的总结,解放前先后有冯承钧、陈受颐、...
中西方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是从19世纪开始的,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起西风东渐,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西风东渐之前,有一股强劲的东风...
自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 一文发表以来,文学理论界掀起了波澜。如米勒说德里达的那些话是恰如其分的施为性话语那样,米勒的文章令中国学...
应俄罗斯作家协会、捷克作家协会、斯洛伐克斯中友协的邀请,2007年9月3日到13日,著名作家王蒙以国际知名作家的身份,前往俄罗斯、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国进 行文学交流。所到之处,...
“世纪末的华丽”?———评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 1996年至2002年,王德威君应麦田出版公司之请编辑一套“当代小说家”书系,同时为每位入选小说家撰写一篇序论,结集起来,就...
反思1 9 8 0 年代 [编者按]1980 年代,“新启蒙主义”提出了一系列观念和理论,逐步取得了话语支配权。20 年的时间,对于学术思想来说,已接近一个完成的历史周期。自90 年代中后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