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天与地是不讲仁爱的,它们将万物视如草芥——物为刍狗。圣人不仁,草扎的祭祀用的狗,任其生灭存毁。大人物——有道以百姓为刍狗。行的人也是不讲仁爱的,他们...
但是老子最彻底。他的一句天地不仁,给了你一个透心凉!于是,你看透了:天地压根儿不管你人间的爱心啊、人道啊、怜悯啊、苦难啊、救赎啊……这么多难分难解的事儿。 天地不仁...
可以理解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思路对于国人来说,顺理成章:请看,人的命名是人。人与牛马羊猴等合起来命名为动物,再与树木花草等一起命名为生物。生物与金木水火土等无生物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丑恶了,因为知道了美也就美,斯恶矣;皆知善等于知道了美与丑的区别,就有扬美贬丑的事情出现,之为善,斯不善矣。就造成了纷争、夸大或缩...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说到《老子》,一般的人耳熟能详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且一讲《老子》就习惯说《道德经》,就要从"道可道 "开始。但1973年长...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个人未曾做过什么残酷的事,但是他看穿了人性中的丑恶,看穿了仁义道德的无力,看穿了多言只能数穷,不管你讲出多少花朵云霞。他还看出了百姓的没有力量,圣人的没有可能...
这又扯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来了。我们可以在《论语》里看到,有多处提到一些当时有名的隐者。孔子对这些道家人物也颇为尊重,全然没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思,可能就是我前...
五、《德充符》:主体的审美心境 1.形体丑而心灵美 本文上篇所述《养生主》“庖丁解牛”寓言在艺术活动的主题中,说明创作主体通过“为学”的积累,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为道”...
当然,老子的结论与鲁迅与革命导师根本不同,他的结论要消极得多,他的结论对于自强不息的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补充;对于急性病、浮躁与唯意志论,对于假大空与夸夸...
生成与毁灭,生起与坏灭,都是天地与圣人的应有之义,都是大道的体现。万物可以成为刍狗,人众(百姓中的一个个个体)可以成为刍狗,不必哭天抢地。而大道永存,虚而不屈,动...
谷神不死,是谓虚下之谷中的神魂,是长存的,是不会死的。它玄牝。玄牝之门,是正像那个看不见的、最最深远巨大的子宫、母体、女谓天地根。绵绵若存,性生殖器,叫做玄牝。玄...
据文献记载:西汉初年,国运维艰,汉王室推行"无为之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骄人的一幕--"文景之治";李唐开国不久,即封老子为"太上玄光皇帝",立道教为国教,造就了"贞观之治...
解经之前的闲话到此就要结束了。我们最后来解一下西湖黄龙洞的那副奇联巧对,为即将开始的破玄解老、九九八十一章经文之旅热热身。话说杭州为数不多的道教名胜之一的西湖栖霞...
中华道的源头在哪,从伏羲创了八卦以来,众者纷说,八卦是以测古代天气,种田农耕的推算时就有的,而文王将八卦解为64卦,以于六十四卦推测多种人或事物。古书大多是对道有记...
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失德...
帛书老子《道德经》中有一章中说:“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长。今舍亓兹,且勇;舍亓后,...
天长地久。天地说是天长地久,为什么天能长地能久呢?因为天所以能长且久者,以与地都并不在意自己的存在,不认为自己属于自己所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有,不为自身做任何事情...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原因就在于,太有意在意刻意经意为己营私,跑闹叫跳,私心就变成了杂念,动作就会变形,言语就会走板,态度就会失常,发挥就会受损,见解就...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是道家学派在老子之后的代表人物。 庄子思想的结构比较庞杂,但可以概括成三个关键字:一个是“道”,以“道”为天、地、人三者之间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