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问题在当代中国仍然处于敏感区域,可谓水深不见底、雷多难绕行。其不必要的过于敏感也直接对中国宗教学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来,解决宗教问题并不难,因为在我们191...
宗教信仰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宗教现象是人类重要的存在形式。宗教社会学鼻祖杜尔凯姆说过,宗教体现了社会内在的凝聚力,真正的社会都是宗教的。换言之,有人类社会的地方...
从反对传统到走向世界:中国宗教问题的不同面向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场彻底的转变已经开始。激进的世俗主义意识形态承诺比以前更加淡化了,且伴随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逐...
有人认为,在高校中,宗教学热是宗教热的一个反映,其实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19世纪宗教学诞生之初,很大程度上就以批判或者说解构宗教神学为宗旨,宗教学把神学的上帝是...
宗教冲突与宗教对话均是国际宗教学界所关注的重大课题。德国著名学者汉斯昆(HansKung)强调: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民族、国家乃至文明之间的和平;没有宗教之间的对话,就...
宗教与慈善本质不同、目标不同,但二者仍有交叉,即宗教慈善。宗教慈善团体,兼具宗教团体与慈善团体二者的特征,在宗教与慈善的张力中定位。传教与慈善之间的张力,使得不同...
俄罗斯宗教哲学是西方主义与斯拉夫主义在近代俄罗斯哲学土壤上的嫁接之果。它形成于19世纪初,成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致力于更新宗教、文化、政治和社会...
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时代显得格外直接和非常突出。全球化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化,而媒体则是使信息化得以实现的主要实施机构,也是信息得以传播、扩散的基本手段和...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
卓新平,土家族,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一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他于1987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近日,在共识网与民族出版社举办的读书会《世界宗教万里行:魏德东的宗教评论1》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作者魏德东讲到,从认识论上讲,科学越是发展,对世界的未知也...
在我们经历的世纪之交和千纪之交,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即宗教学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宗教乃人类精神现象和灵性生活,人们对宗教的认知和研究,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应...
宗教是一种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因此,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认清宗教文化旅...
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1902-1972),是新进化论的代表之一,他提出多线进化论和文化生态学,首次把生态学应用于人类文化的研究。他重视文化对环境的适应,和由此形成的多样性,...
提要:精神批判功能是宗教各社会功能中最为原生性的、最为核心的功能。它主要表现为警醒、劝诫和批判的功能,对日常社会文化的非神圣化功能,提醒社会与个人保持一种开放性原则的...
宗教和谐论在充分尊重公民个人信仰自由的前提下,主张宗教之间、教派之间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把宗教信仰自由扩大为包括个体与群体的信仰自由,既尊重每个公民自由选择信仰的...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是党的十...
2008年,中国道教协会在江苏省举办第三届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时,首次在《生态道观茅山宣言》中提出了生态道观的理念,此举得到了联合国开发署的关注和有关国际环境组织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支持...
宗教有民族性,反过来民族也有宗教性;许多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而变得错综复杂,最普遍的现象是人们在表达世俗的利益诉求时,往往上升到民族或宗教领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