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老人留下几面古铜镜,以前一直被当做破铜烂铁存放,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我想起了家里的这面铜镜,因为自我有记忆起,它就存放在家里。根据老人介绍,这面铜镜应该有些年...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高27.7cm,口径17.5cm,足径8.5cm。 花觚仿铜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器身施古铜彩,局部纹饰描绘金彩,器体模印蕉叶纹,束腰处模印夔龙纹。外底印“...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的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直径6.5厘米,圆钮,素缘,镜背图案以海蚌贝壳打磨雕刻镶嵌而成。钮外镶嵌一圈螺钿,主图案为螺钿雕刻的鹦鹉和折枝宝相...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生活用器中,照面用的铜镜流传深远,多彩多姿,制作也非常讲究。早期的铜镜均作圆形,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钮用于穿带,便于佩挂。而到了战...
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在众多艺术品门类里,唯独收藏佛像会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请”。在2013年香港地区的首轮秋季拍卖中,...
仿古铜金釉三足炉,清乾隆,通高33.1cm,口径14.9cm。 炉仿铜质香炉的式样,嵌入式炉盖,直口,束颈,冲天绳耳,扁圆腹,下承三柱状足。口沿处印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篆书...
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等珍宝正在日本东京展出,据台湾新闻台报道,翠玉白菜的史实纪录相当少,有一说指出,翠玉白菜是光绪皇帝最爱的女人“珍妃”的嫁妆,珍妃被慈禧害死后,翠...
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 碗通常没有盖,唐代带盖碗也属罕见。何家村出土的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的碗盖如同一个倒扣的碗,只是略浅、稍大,沿下折成子母口和下面的碗体扣合。《安禄山...
战国时期镶嵌狩猎纹豆 在中国庞大的史料中,许多器具作为食器与礼器被制造出来,它们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也标志了时代政权的制度。盛藏洪荒时代文明古史,纹秘战国烽火烟华...
图一 二号青铜马车车舆后门上彩绘有夔龙与凤鸟纹。 二号青铜马车坐姿御官俑。 1980年12月,在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处出土了两乘青铜马车(见图一),按前后位置编号为...
图1 图2 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在考古发掘所见或传世品中,战国以前都尚未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殷商甲骨文中亦未见灯、烛之类字样。从现有文献来看,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青铜器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绝大部分是用陶范法铸造成的。后代未知此法,作伪都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造。由于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物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的原理和...
提起青铜器,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鼎”,既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雄心勃勃,或者“司母戊鼎”的巧夺天工。中国古代青铜器家族,除了盛名在外的“鼎”,还有很多。仅按用途,...
唐 1985年陕西长武县枣元乡郭村出土 女俑身材颀长,削肩蜂腰,头梳双鬟望仙髻,柳眉凤目,高鼻朱唇,颈戴项链。身穿阔袖襦,外罩贡领翘肩半臂,下着曳地长裙,前腰佩绣花蔽膝,...
1976年殷墟妇好墓的发掘,使得我国玉器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妇好玉凤的出土更是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对其来源一直未有定论。作为商代玉器的精品——妇好玉凤,不论是制作...
铜镜是古人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收藏到称心如意的铜镜呢?其实,要判断古代铜镜的价值...
青铜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据考古发现,早在河南龙山文化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就已率先进入青铜时代,从而孕育了夏商周三代建立在青铜文明基础之上的洛阳...
这件青铜鎏银高足杯,宁夏海原县出土。据《光绪海城县志》记载,海原县城宋名天都寨,夏改为东牟会,元名海喇都,明初以地赐楚王,又名海城。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海原县城...
白玉四蝠耳洗 口径16.2厘米,足径12.5厘米,高6.8厘米。 口部内敛,略呈钵形,平底圈足。器表用线刻法浅雕荷花、牡丹、菊花、梅花四季花卉,口沿四面圆雕蝙蝠形耳,各环抱刻有团寿...
邓共盉 盉,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即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如同现今的鸡尾酒。商朝贵族饮酒之风颇为盛行,所以商代青铜酒器盛行,并往往举行隆重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