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个永立潮头的人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不断地改变自身立场以迎合时代的需求。这一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就是因为不能改变自身立场以...
在古代中外关系史上,以积贫积弱著称的宋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段。一方面,在广袤的北部边疆,先有辽、夏与宋争雄,后有金与宋为敌。期间,宋朝曾于“澶渊之盟”后向辽朝纳...
王黼的话是台下私语,不必以高义作门面,从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当时宋的决策层只是在“恢复”的心理下随波逐流,不仅对应不应联金灭辽、能不能联金灭辽毫无成算,对攻防之备也完...
可悲的是,对于一再遭受屈辱的北宋统治者而言,发展中外朝贡关系,还有其羞于启齿的另一层政治意蕴所在,用马端临的话说,叫做“柔远人以饰太平”(卷325)。每次战争失利之后,北...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使辽,燕地汉人马植初献联金攻辽之策,童贯即“约其来归”,马植至京入觐,徽宗降尊“临轩慰劳”[55]。可见马植的主张合于宋君臣的心愿。从以后的历史进程...
三、朝贡制度的发展 如前所述,宋代各蕃国所进贡物,主要是本国土特产,宋廷对贡物的种类名目,以及贡使的来华路线,即所谓的“贡道”,并无明确规定。各国贡使凭历代相沿的习...
礼部属官主客郎中、员外郎“掌以宾礼待四夷之朝贡。凡郊劳、授馆、宴设、赐予、辨其等而以式颁之。至则图其衣冠,书其山川风俗。有封爵礼命,则承诏颁付”(卷163)。除礼宾事宜外...
不惜篇幅详引这样一篇乞和书,实在是因为它的卑屈无耻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若以今天的观点来看,作为个人,求生本是一个最充分的理由,作为国家代表,为了“长远利益”的权...
淳佑十一年(1251)六月,蒙哥继承蒙古大汗位,及时改变了以往全线攻宋,“一岁一抄掠之,害其耕,夺其聚,杀其民人,使不得供其军赋”,“才掠即去,虽去不归”这种单纯破坏性...
宋代风气则为之一转。若殿廷胪传第一,公卿大夫,无不耸观,虽皇帝亦为之注目。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相连,观者拥塞通衢。至有说:“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
在宋蒙鄂州之战中,是否签订“鄂州和议”,是评价贾似道焦点之一。在元初人刘一清的《钱塘遗事》、元初佚名的《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等史籍里,皆有贾似道在鄂州之战...
程兆奇 宋代是帝制时代中国民族意识最昂扬的时代,其成因一在于宋代始终没有摆脱边患的困扰,一在于宋代特有的士人自觉精神的高涨。民族意识昂扬的一个表现,便是终宋一朝士人...
南宋的常情就是与金势不两立。所以只要灭金机会真正到来,联金沽祸的前鉴是起不到为后事师的作用的。这不是说宋人对此没有意识,早在嘉定四年(1211年)蒙金战争初起时,户部员...
用辛弃疾的一首词来缅怀英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12]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1页。 [13]王夫之之语见《宋论》卷一之八,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35页。 [14]《云麓漫钞》(卷二)、《湘山野录》(卷中)分别记录了...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
中国的历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而南宋是个最为尴尬的朝代,北宋至少在赵匡胤和前几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经繁...
[44]《宋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上太祖谏伐河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下册,第1315页。 [4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开宝二年润五月壬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册,第...
13世纪,蒙古军横扫欧亚各国,可谓战无不胜,只有南宋成为了蒙古最强劲的对手,蒙古以一个大汗的生命和帝国分裂为代价才征服了这个对手。而南宋的抵抗甚至挽救了西方,使其免于...
[78]同上。 [7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九绍兴九年六月己巳,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册,第2088页。 [80]《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戊午党议序》,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