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用见体再说 ――哲学和哲学史背景下的思考 陈 明 把思考和写作作为行动或活动的一种方式来理解应该是可以成立的:现实的问题形成理论的需要,理论的需要形成思想的论域;而论...
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 ——“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 邓曦泽 摘要:本文通过对“A是B”的分析,力图阐明,“中国哲学”的“中A是西B”的言说方式,其深处潜藏着严峻的问题。它用...
评何光沪的汉语神学:兼及刘小枫[1] 李思源 前一段时期,有关“文化基督徒”现象的讨论十分热烈,[2] 在中国基督教研究领域内几乎成为一时显学。[3] 按照何光沪先生的分析,所谓的...
孔子对道的理解 [美]安乐哲( Roger T.Ames ) (作者单位: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第五辑 “道”这个字在《论语》中大约出现了一百次。对于孔子思想的诠释...
“文化民族主义”论纲 康晓光 “今中国人所自以为中国者,岂徒谓禹域之山川、羲、轩之遗胄哉,岂非以中国有数千年之文明教化,有无量数之圣哲精英,孕之育之,可歌可泣,可乐...
人文主义宗教与宗教人文主义 郭沂 如果可以用宗教、人文主义这些概念来分析中国思想的话,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宗教和人文主义传统都源远流长,而夏商周三代的宗教和人文主义正...
体在成仁与即用见体 吴伯天 作者按:本文可视为笔者《存在主义儒学》与陈明先生《即用见体再论》的对话。陈明先生在《再论》中展开“中体西用的意志论原则转换为存在哲学的人...
读张祥龙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陈嘉映 十几年来大陆文化界海德格尔谈得极多,但直到这两年才连续有几本中文的专门研究著作出版,如孙周兴的《说不可说之神秘》(上海...
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哲学和宗教 鞠 曦 人类需要现实关怀,更需要终极关怀,思想家们为此而前赴后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文化史表明,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是“思想”与“生命...
还原与正本 ——试论胡塞尔现象学对原儒工作的启示 崔 罡 【内容提到】 本文从对胡塞尔哲学的分析入手,评析了胡塞尔现象学中提出的现象学的态度、现象学的原则以及胡塞尔现象...
It-self-so-ing and Other-ing in Lao Zi's Concept of Zi Ran Prof. Qingjie James Wang Zi ran [1]a is one of the oldest philosophical concepts in China. Lao Zi , the founder of Daoism [2] , was the one who introduced the concept into the Chine...
儒學當代開展的三個向度 李承貴 在為當代儒學發展謀劃方向的問題上,學者們提出了豐富多彩且極具建設性的方案。我以為,儒學生命的開展,應以儒學自身的特質為起點,以兌現對...
中西文化视域中 Being 的双重含义 邓晓芒 国人在引进西方哲学之初就发现,西方的Being一词(英文,来自希腊文ου,相应的拉丁文为esse,德文为Sein)是个很令人头痛的字,它本是西方拼音...
始乱终弃:现代语境中的古学解释 邓曦泽 人也许能够决定自己生前的命运,但他肯定不能决定死后的命运。知我罪我,皆在《春秋》,夫子之感叹或许就是对生前死后之幽思。 舜“窃...
读经、祭孔与文化崇拜 杨春梅 关于读经问题,已经吵吵嚷嚷了很长时间,意见纷纭,是非各异。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曲阜孔庙祭孔仪式由观赏性的艺术表演,转换成由官方...
傅伟勋对当代新儒家的批判性超越 景海峰 摘要 :在当代的著名学者中,傅伟勋是新儒家最为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对当代新儒学所面临困境的一系列分析和论说,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彭国翔 摘要 :全球化其实是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趋同”与“求异”的一体两面。“求异”的根源在于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差别,而如...
中国传统文化的二个难题与中西文化的命运 周剑铭 摘要 :人类的文化基质是共有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而不是历史决定性的,演绎理性与超越理性是人类思想的共同本质,人类...
开创儒家“新约”时代 ----《孔子密码----儒家学说的现代诠释》自我定位 庞 忠甲 《孔子密码――儒家学说的现代诠释》,庞忠甲著,中华书局(香港)2005年12月出版,西式大32開本...
“慎終追遠”與“往來井井” ——原禮,或關於喪、祭、井、革的政治空間 柯 小 剛 這次難得的聚會給予我們一個機會得以重讀《論語》。是的,我們說給予,我們被給予,我們被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