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和处世方略,亦具有因革损益、趋时更新的品格,其基本元素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文化创意是具有...
易学与人文 杨庆中 自孔子视《周易》为“迁善改过”之书,从人道教训和生活智慧的层面解释卦、爻之义始,历代易学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均把人文关怀视为研究《周易》的目的之...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 赖永海 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 1993年出版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是一个大题目,这是不想面面俱到地去谈论二者的相互关系,而拟择取...
儒家“无为”说──从郭店楚简谈开去 叶坦 大凡燔经绎史者不能不注重出土文物──“历史一”,这恐怕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共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要求以考古材...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张祥龙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
再论孔孟儒学滋生腐败的负面效应 ——兼答郭齐勇、杨泽波、丁为祥诸先生 刘清平 拙文《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发表后...
后儒家论纲:颠覆传统儒家 弘扬儒家传统 刘清平 内容提要: 出于在现代化背景下弘扬儒家文化传统的意图,本文提出一种“后儒家”的理论构想,试图通过深度批判“原儒家”和“新...
中国人的心灵和思想 杨光京 第一篇 序 大家都知道,文化的核心是哲学,那么哲学有没有,一个核心呢?有,这个核心就是“人”。人是不同的。由于人的不同,人的价值观、审美观、...
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古代思想[i] 张祥龙 中国古代思想要获得新的生机,离不开与西方的哲学及其他学科的对话。但是,就如同当年从印度和中、西亚这个“西方”源源而来的众多思...
孔子的思想体系※ 韩 星 1、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 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最起码有三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一是孔子有没有思想体系?二是如何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张祥龙 了解一种文化的主导思想方式与了解这种文化的时间观有内在关联。这不仅仅是马丁·海德格尔(M. Heidegger, 1889-1976)的看法的一种延伸,而且可以在另...
传统:具体而又普遍 ——论典籍诠释的方法,兼与刘清平、穆南珂先生商榷 丁为祥 2002年2月,刘清平先生以《美德还是腐败?》(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以下简称“刘文”,只注...
无根的仁爱——论孔孟儒学的深度悖论 刘清平 [摘 要] 孔子和孟子始终把普遍性的仁爱视为儒家思潮的崇高理想,但由于他们不仅赋予特殊性的血缘亲情以唯一本根的意义、而且赋予它...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 儒家文化传统的内在结构 黄光国 一 儒家的天命观 在〈现代性的不连续假说与建构实在论〉一文中[1],作者指出: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其历史长河中所发展出来...
何为儒家之道 杜维明 著 彭国翔 译 七、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家庭的动力 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神圣与世俗的两分法非常不适用于儒家传统。将儒家人文主义刻画为「世俗的」,这是...
评当代儒学中的原教旨主义 刘清平 一段时间以来,儒学的宗教性成为学界讨论的一项热门话题。 虽然还没就此最后定论,一个准宗教性的现象却在悄然兴起。 因为当代儒学终于也迎来...
葛瑞汉生平 著作和论文目录 转自:Confucius2000。按语:以下资料由葛瑞汉先生的《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一书的译者程德祥先生提供。 葛瑞汉生平简介 葛瑞汉 ( Angu...
何为儒家之道 杜维明 著 彭国翔 译 八、儒家之道的第三期 正如孔子和孟子所展示的,儒家原初的意图,简言之不过是修己以安人。以自我为各种关系的中心,以社会为一信赖社群,以...
继承“五四”,发展儒学 杜维明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虽然是近年来在海内外知识界争议性很大的课题,但环绕着“儒学的现代命运”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进行反思却是...
何为儒家之道 杜维明 著 彭国翔 译 六、儒家精神方向的几个显著特征 在获悉了儒家传统两个主要时期以及体现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价值之后,我们会思考:对于比较宗教研究的学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