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境界之二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国外看中国。他们看到的中国,确切地说是中国形象,这形象有欧洲人眼中的...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对中国的关注较早,研究较多,是西半球除美国、加拿大外研究中国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国家。近些年来,墨西哥出现了“中国热”,越来越多的学者...
美国人最早涉足中国西藏地区是在19世纪末,他们多是以“传教”、“探险”和“经商”等非官方身份踏上西藏的。尽管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却对美国早期西藏政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
“世界汉学大会2007”业已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三个圆桌会议中压轴戏,该以“汉学的自我定位”为主题的讨论最为激烈,而且就此议题来说,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广,专家们对于论...
时下关于汉学的研究似乎颇显热闹,在不太景气的人文学术中虽然谈不上一枝独秀,然而追捧者确实有日渐增多的势头。只要看看坊间出版的各种海外汉学研究著述,瞧瞧不断创刊的多...
一、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 如果从源流上考察,美国现代中国学可以说是在反传统“汉学”的境况下诞生的。(注:周勤:〈本土经验的全球意义——为《...
使战后国际中国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人物,是被称为''美国中国研究开山祖''的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欧风美雨经过一轮对垒,显出后来居上之势。然而,如果说葛兰言只是研究...
(对话者:张西平 叶向阳)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其60周年校庆之际,举办了“世界著名大学汉学系主任(汉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记者、编辑叶向阳就海外汉学的有关问题专门采...
作为一个专职于人文社科类读物出版工作的编辑,因为职业的缘故和个人的阅读喜好,我一直留心、关注海外学者对中国学或说是汉学的研究动态。我觉得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被中外...
9月19日《中华读书报》第21、23版一组关于“汉学”的文章,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它涉及到我一直甚为关注的学科命名问题。 确如李学勤和张西平所说,英语中的Sinology,是指西方对...
10月24日《中华读书报》第23版刘凌先生的文章《名不符实的学科命名——从“汉学”称谓谈起》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读后觉得很受启发,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不同想法,现将这些...
严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以中国文化研究为基础的东亚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主要业绩有:第一,在原典实证的基础上,...
记得在日本金泽大学做客座教授的时候,常常透过蒙蒙细雨想念家国。一天有位教授朗声找我,听到洪亮的乡音,我惊喜莫名,这位便是李庆教授。 一 出经入史大李庆教授 李庆君,何...
笔者最近对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先生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了解到青木先生的全集尚未翻译到中国,只好找来近年出版的两本日本汉学译作,以求管中窥豹。 一本是青木正儿著...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的民主知识分子们大都对人类的未来感到渺茫,亟须在新的“异域”中探寻“自我”。于是,国外便有一些友好的(有的起初也并非那么友好的)汉学家开始涉足解放...
编后: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这是他于3月26日在北京“世界汉学大会2007”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世界汉学大会2007”的主会场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我...
晚清以来,中国学术经历一大变局,其要在与世界的交流日益紧密。如果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是一面倒的西学东渐,中国固有学问方面,尤其是易与西学相对应的文史哲等人...
列文森(1920—1969)作为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以一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奠定了其令人瞩目的学术地位。在这部著作中,他着重从思想、政治、历...
题旨 让我们以A代表“中国人文科学” (一个整体学术世界),以B代表“西方汉学” (一门通识教育学科),在本文中略析二者之间的制度性区别,用以蠡清: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特...
杜维明说:“《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一个天才人物写的一 部天才的著作,一部现代经典,西方‘中国研究’一个时代的象征。 很少有哪一部著作能够引发如此普遍的关注,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