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儒学价值不在普世性 而在独特的人生智慧(4)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龚鹏程博客 龚鹏程 参加讨论

    四、人生自作主宰
    有句流行词语说:我的人生我做主,颇能显示现今青年的豪情。但反观历史,我的人生谁做主呢?
    基督宗教说:上帝做主,是由上帝主宰着我们的人生;信基督教的朋友祷告时必呼:主耶稣!古代的巫文化传统,则泛呼鬼神,认为是鬼神在主宰着我们。在风水数术传统中,人们又相信还有另一种环境条件主宰说。至于佛教主张无神论之机械式因果、业力主宰说,与它们都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以上这些说法均属于同一形态,是他力型的,决定我人之人生或命运的,是我们以外的力量。
    儒家不同,属于自力型,靠自己不靠上帝、鬼神、环境、数理、条件、业力等等。俗语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即为此义。此义自《易经》以来就广被服膺,《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庆或殃、福或祸,均是人自己的积善或积恶造成的,而非鬼神或上帝等等使其如此。
    《易经》基本思路如此,所以教人要不断自我努力,“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这种不断自我要求之态度,哲学上称为自律,不是他律型的、外铄型的道德。动力本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而其所以能成就为善人圣人之原理或依据,则在于人本身就具有善性,又称良知、本心、良能。只要能扩充发挥之,利用这些本心善性,人就都能成为圣人。《易经》也称此等人为大人。
    《乾卦.文言传》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能成就为大人,就能如此。到此境界,“先天而天弗达,后天而奉天时。天旦弗达,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请细看这几句话。
    大人是合于天的,但并不是听命于天或依靠天。大人更不依从鬼神、仰仗鬼神。大人自成其德,故人从之,鬼神也从之。这个态度,与一切他力型哲学及思潮皆悬绝对反。孔子有病时,子路建议他去祷告求神,孔子不肯,说:“丘祷之久矣”,讲的就是这个态度。
    儒家不讲鬼神。非谓无之,只是敬而远之,一切都靠自己,不拜鬼求神找庇佑。儒家讲天,也同样只说合,或人合天,或天合人,所以人可先天而天弗违。因而《系辞上传》说:“《易》曰:‘自天佑之,所谓后天而奉天时;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所谓天佑,实不过因人能信履其德,所以天佑人助,吉无不利。天助只是自助。
    后世儒者发挥此义,不但形诸理论,还有一系列具体的修身自省之方法,渐渐出现刘宗周《人谱》这类著作。民间则普遍流传为“功过格”,每天自己记录自己言行的是非功过,替自己打分数,以自警惕。一个人的祸福寿夭,不必找术士算,自己就能计算得出来了。甚且中国人还相信:纵使一个人天生之命理、命格、命数已定,人仍可依自己的行为来造命改运。因为命运其实就掌握在我的手上。
    在民间流传得最广的明代袁黄(了凡)功过格作品《了凡四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袁黄年轻时曾经一位先生批过流年,后来逐事印证了,十分灵验。某日遇一禅师,问他为何整日闲逛,无所事事。他说我对我自己的命早已明白啦,此后婚仕俱已达到命数的极限,所以不须再做什么了。老禅师说:不对,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并教他作功过格的方法。他忖度反正也无聊,姑且一试,以行善为功,以过失为恶,逐日自省。如此一阵子,竟发现原先算命先生批的流年不准了,深觉好奇,越发努力做功过格的工夫,终于完全改造了自己的命运。
    袁黄的自述,表达的正是儒家文化传统下的自力型命运观。佛教原本主张业力主宰及依赖佛力往生净土的他力型命运观,传入中土后,受儒家影响,才逐渐转化成自力型。中国佛徒所相信的因果观,即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种型态的。这其实并非原先佛教所云之因果观,只是儒家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佛家的因果说极复杂,因或指原因或指因缘,但反对建立一法作为万有之因(如西方立上帝及“第一因”那样,称之为自在等因论者),也反对因中有果论(如谷子中已有禾性)、诸法无因论(指世界一切皆自然而起),认为万法均由因缘而生,但其中“自性”本有,唯能生他,非从他生,于诸谛中特为根本。
    为何自性能为诸法之生因?窥基法师《成唯识论述记》曾云:“三德合故,能生诸谛。三德者,勇、尘、暗。”暗即无明。由此生大,由大生我执,由我执我慢生声、触、色、味、香五唯,地、水、火、风、空五大,眼、耳、鼻、舌、皮、语具、手、足、小便处、大便处、心根、神我,计廿五谛。世亲又将自性改称为种子,又名阿赖耶。阿赖耶有三相:一因相,以其能藏,为诸法之因;二果相,为所藏;三自性,摄持因果为自体。因此阿赖耶识为种子生因。此因与转识又不一样,转识乃依止因,能熏发习气,入阿赖耶识中。
    如斯云云,都是中土佛教徒所不熟悉也不关心的。袁黄碰到的那位云谷禅师,即是这样一位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佛徒,所教给袁黄的写作功过格办法,也即是晚明流行于儒者间的作业!
    当时儒者习用此法者甚多,但我不举儒者之例,而以袁黄之经历为说,正是要藉此辨别佛儒异同,同时借袁黄的故事提醒读者诸君:生命若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上,由别人主宰著,多么可悲?生命的可能性若都算计出来了,人生揭晓了谜底,每一步都只能按著预定的命数去走,则又有多么无聊?试一思此,你自然就仍会赞同儒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