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肥燕瘦”是说唐玄宗李隆基之妃杨玉环丰肥;汉成帝之后赵飞燕清瘦。体态不同,各有风致,皆擅其美,同称美人。因此,引起历代文人们的青睐。这不,在三联书店出版的陈平原...
据《景宁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景宁已种植茶树。咸通二年(861),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今鹤溪镇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并在寺周围栽植茶树。此处所产...
普陀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是中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产于中国浙江普陀山。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处浙江省舟山群岛,也称“普陀岛”。普陀山顶峰--佛顶山,属于...
古代文人斗鸡、斗蟋蟀的癖好由来已久,在古书中有不少的描绘。对此许多人都很熟悉,但知道古代文人有“斗茶”习俗的似乎就不多了。 “斗茶”,也叫“斗茗”、“茗战”,它的缘...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 1) 早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述:寿春之山(霍山曾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
湖南的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君山银针”曾在20世纪80年代入选中国十大名茶,“猴王”牌茶叶更是当时的全国销量冠军。茶学专家们分析,湖南气候湿润多雨、地形以丘陵...
有人说,茶是造物者特别替我们中华民族安排的。 还在上帝创造天地前,我们的神农氏早已发现茶树,尝过茶叶。由嚼青叶,而发明为采叶焙制,由采叶焙制,而改良为煎烹饮啜。茶已...
茶碗的历史 最早的茶具是由酒具、水具、食具演变而来的。从在马王堆中出土的君幸酒耳杯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杯这种容器已经出现了用途上的分工,虽然他们在形状上网上完全相...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不同的观察方法却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原产于我国。据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我国已产茶。由于生息于这一得天独厚的茶的故乡中,我国各民族人民绝大多数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把茶作为...
清代,安徽歙县漕溪谢氏《馀庆堂》第47世纪谢正安(1838-1910),此名字是以其于1910年仲春为四个儿子分家的《祥字阄书》中有正安亲笔,卒后墓前《碑文》载:皇清诰封奉政大夫,...
岳阳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其所产北港茶在唐就很有名气。唐代斐济《茶述》中列出了十种贡茶,邕湖就是其中之一。 唐代李肇《唐国史补》有岳州有邕湖之含膏的记载。相传,文成公...
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加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跨六个气...
小寺庙里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却见证了安溪铁观音茶叶200多年的种植史。近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泉州普查人员慧眼识珠,在安溪县剑斗镇发现了这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石碑,揭开了一...
过去交通困难,茶叶运输不便,这圆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树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两边驮运。但在零售与饮用时,要用钢锯锯成片。 这样做,既不方便,茶未又易损失,造成浪费。另外...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
古人饮茶之前,先要将茶叶放在火炉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未,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煎煮茶叶起于何时,唐代...
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川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川藏茶道既是一条经济线,也...
许多人不知道,世界70%的茶叶产量和消费量是红茶,而且除中国、日本以外,其它主要产茶国基本上是生产红茶的。 这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印象不同,因为我们天天接触的可是绿茶,花...
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随着茶之为饮,茶具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饮茶的发展,茶类品种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