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三十六重天,分为六界,第一界有六重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第二界有十八重天,依次是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也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
正月列神宝诞 初一——天腊之辰、元始天尊万寿、弥勒尊佛(布袋和尚)佛诞、接神、迎喜神(出门走喜神方) 初二——车公诞、拜财神 初三——孙真人诞、真武大帝诞、拜天地神...
道教的人生理想要靠自己去选择,去树立,但同时,也要靠有识之士,去宣传推广。 道教知识的普及:道教是古老的宗教,也是随时代发展,保持著活力的宗教。要让人学习和运用道教...
隋朝因为统治时间较短(581一618),而且实行崇佛抑道的政策,佛教势力得到扶植,道教没有太大发展。但是由于南北朝之后道教成为成熟的官方宗教,故尔封建皇室和道士关系密切。隋...
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上神的雏形。 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
曹魏时期(220一265),道教在受制约的情况之下,部分道士为门阀贵族所罗致,转向门阀贵族之中传播五斗米教,另一部分五斗米教的祭酒徒众,则仍分散于民间传教。道教开始分化成为...
道家三十六重天,分为六界,第一界有六重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第二界有十八重天,依次是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沛人张陵於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俗称五斗米道)。据《三国志·张鲁传》、《後汉书·刘焉传》等史书记载:张陵于顺帝时入蜀,学道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
宋代正一派的一个支派,以传授一种新符箓「天心正法」而得名。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说:淳化五年(公元994)饶洞天掘地得天心法箓,并访五代名道士谭紫霄受学,成为「天心初...
全真道龙门派的支派。清朝康熙年间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所创。陈为湖北武昌人,曾在武当山太子坡投师於全真道士詹太林,後入川在青城山传道。康熙皇帝诏见,敕封为「碧洞真人」,...
又称金丹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最早由古代的神仙家、方仙道发展而来。丹鼎派流传至今的早期理论著作是《周易参同契》,该派奉为万古丹经王,对後...
内丹与符箓融合而产生的符箓新派,形成於北宋末。神霄派的创始人为江西南丰道士王文卿,他托称得唐道士汪君之传,被宋徽宗召见,拜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後又拜为金门羽客,...
全真道支派之一,为北七真之一的长真祖师谭处端所创。谭曾被元世祖敕封「长真云水蕴德真人」。据《南无道派宗谱》,谭处端为第一代宗师,传至第五代杨理信,活动於明初。明代...
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後的灵宝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属於符箓派。该派自汉魏以来一直是道...
唐末产生的内丹与符箓相结合的新的符箓道派,该派称其符法出於清微天元始天尊,故名。据《清微仙谱》说:该派创始於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第九代为南毕道。南隐居四川青城山,...
元道士李道纯,道号莹蟾子,为南派白玉蟾的再传弟子,丹法融汇三教,核心要诀为「守中」、「中和」,在内丹法中自成一家,被後世道教称之为内丹「中派」。实际上中派并非教团...
三国时道教的一个道派,流传於东吴一带,存在时间不长,托教祖于吉之名而传道,从北方流入江南。于吉是东汉著名道士,为传授《太平经》者之一,表明于君道和太平道有关,或为...
北宋末灵宝派分化出的一个支派,创始於道士宁全真。据载:宋尚书王古原继承丹元真人东华嫡传,後传给得灵宝之法的田灵虚,田氏合东华、灵宝二家之学,传给宁全真。宁曾为宋高...
魏晋时的一个道派,活跃於江南一带。据《抱朴子·道意》记载:吴大帝时,蜀中李阿穴居不食,号称八百岁公,後不知所在。此後有一个叫李宽的人,到了吴国而操蜀语,能祝水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