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功法的一派,明嘉靖时陆西星所创。陆字潜虚,青年时偏於儒家,後转向内丹,自称吕洞宾曾亲临其北海草堂二十馀天,密传丹法,撰著《方壶外史丛书》,辑刊《吕祖全书》...
净明道发生於对许逊真人的崇拜。唐代开始盛传许逊事迹,将其仙化,出现崇拜热。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洞真先生胡慧超修复了许逊的纪念地--西山游帷观,又著书宣传许逊的孝道,为...
道教内丹功法的一派,清咸丰年间李涵虚所创。李为四川乐山人,自称於峨眉山遇吕洞宾及张三丰,得丹法秘要,於咸丰六年(公元1856)成道。西派与东派同称吕祖亲传而开派,於道统上...
魏晋时的一个道派,活动於北方及江浙一带。帛家道的来历还不太明确,依据史料只知与帛和有关。帛和被列入《神仙传》,据称曾传授于吉《太平经》,似与太平道有一定关连;帛和...
大道教创始人为刘德仁,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他托称有老人授其玄妙道,此即大道教的创立。刘德仁以九条戒法传习门徒,其内容主要为忠君孝亲,诚以待人,清净无邪,安贫乐道,力...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
五斗米道的支派,托称为张天师家奴所创。清水道以清水为人治病,据《三天内解经》说:在清明求愿之日,向一甕清水烧香礼拜,认为道在水中。据载,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先事清水道...
太一教由卫州(今河南汲县)人萧抱珍创建於金熙宗天眷初(公元1138-1140)。太一教的得名起於该教对太一神的崇奉。其教传行“太一三元法箓”。太一的含义是元气混沦,太极剖判,至理纯...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县滨都里人。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与马丹阳、谭处端、王玉阳、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等同称“北七真”。 丘处机自幼失去...
灵宝派以《灵宝五符经》为看家经典。灵宝的说法,东汉方士已有,起源於一种神秘的「符」,据说是护身法宝,所谓「无上灵宝谒」正是《太平经》对这种宝符的赞颂。葛洪从孙葛巢...
龙虎宗的一个支派,为元代道士张留孙创建。张留孙是信州贵溪人,幼从伯父学道龙虎山上清宫,为张宗演弟子。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元世祖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赴朝,张留孙从行,...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道教经典,这部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时期(前32—前7)。成帝好神仙方术,幻想借天威以维护其统治。当时汉末混乱动荡的政治局面,给下层民众...
他手里的上清派经典,集其大成,以众真告诫的方式宣布上清派的成立。陶弘景是使道教在教理上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出身在具有较高文化传统的士族家庭,幼年即喜读《神...
全真道支派之一,为北七真之一的长玄真人马钰所创,以清净修炼为主旨。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
在于吉等人布道的同时,巴蜀一带兴起了张道陵①开创的五斗米道。考二者源流,太平道与五斗米道皆出自黄老道,且以神仙崇拜及方术为教义特征。不过五斗米道出现于巫觋盛行的区...
北魏时陕西终南山一带兴起的道派,是继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之後产生的又一有名道派。到北周,楼观派继续发展,至隋唐而达於鼎盛,成为当时道教的热点之一。安史之乱後,楼...
因起於湖北武当山而得名。武当山又称「太和山」,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活动圣地,为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发祥地。武当山的道教先後分属正一、全真两大道派。宋真宗时...
道教中以「重玄」思想注解《道德经》而闻名於世的一个学派,并非有组织的道派。所谓「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派的最初形成当是魏晋玄学的...
晋代著名炼丹家 道教分百姓与贵族两种,这是在江西才知道的。江西龙虎山天师道是百姓的道教,最初起源于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信教的人主要为治病消灾,凡治病要交五斗米。但他...
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 天师: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