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继承了中华民族先民们的祭神、祈禳、祷祝等仪式,加以规范化作为宗教活动的定型模式,形成为道教仪范。道教仪范由于历代大师们的演教所需,历代都有不同的增、改。从现存...
隋至盛唐时代道教的特点:隋至盛唐时代的文化可用「交融」二字来概括,在这一大文化背景下的道教亦以「交融」为特色。南北道教的大汇合带来了道教发展的大兴盛,统治者的狂热...
安史之乱至唐末的道教:安史之乱後,处於顶峰的道教跌入低谷,道教经典遭受战火的焚烧,道教宫观福地也受到破坏。但唐统治者崇道尊祖的既定政策并未改变,中唐以後道教又逐步...
灵者,神也,在天曰灵。宝者,珍也,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言此经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心...
在隋唐道教的服气思想中非常强调服元气、内气和内元气,即要求人们保持自身体内的元气勿泄,惜精握固,以求长生。因为人禀一元之气而生成,元气为人之本根,守住此本根,则可...
仙真名,(1)身神。指心神天精君、骨神坚王君、精血神元生君、肝神青明君、脾神养光君、肺神上元素玉君、两肋神玄阳君、胆神合景君、泥丸神冒上皇君。 (2)道教所说的九品仙...
北宋统治者崇道:北宋统治者崇道,以真宗和徽宗为代表。真宗仿效唐玄宗尊奉圣祖老子的手法,制造了赵玄朗天尊作为其始祖,并演出了「天尊降临」的戏剧,上天尊号为「圣祖上灵...
黄老道继方仙道之後兴起,并由此过渡到道教,是道教产生的重要一环。黄老道是黄老学和方仙道的神仙学结合的产物。黄老学大约产生於战国中期的齐国,稷下黄老学派都学黄老道德...
南宋偏安,与金、元对峙,形成继南北朝之後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分治的局面,由此带来道教发展的新格局,宗派纷起。南方以符箓三山为主,又有神霄、清微、净明等派,还有所谓...
先秦道家是种学术上的派别,并非宗教,《老子》、《庄子》也都是学术著作,而非宗教经典,它们成为道教的思想理论来源之一是历史形成的,也是道教主动地大加利用的结果。道教...
近现代以来,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中,已渗透了道教文化的因素。土家族的法师「土老师」,每凡举行重大的宗教活动,都要先请太上老君来授予职权後,才能驱使鬼兵神将。掌坛法师的...
明代道教可划分为前後两段,即以明世宗为界。世宗之前,道教尚能得到统治者扶持,在上层社会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在明世宗时,受到尊崇,道教一度兴盛(主要是正一道)。世宗之後...
近现代以来,仫佬人的宗教信仰以道教为主。仫佬族的道教内部,仫分为茅山教和梅山教两个派别。仫佬人做法事时,多数情况下是请梅山教的法师来举办。茅山教道士的道法接近於汉...
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它用神仙不死之道教化信仰者,劝人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道教与道家不同...
清代统治者对道教缺乏信仰和了解,为笼络汉人,政治上也利用道教,但由於当时道教和民间秘密宗教、秘密会社的关系密切,故对道教严加防范,以防其「蛊惑愚众」。顺治要求正一...
「神」的观念充满了先秦古籍,为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具有神秘的主宰力。「仙」是种长生不死的信念,《说文解字》说仙是「长生迁去」,《释名》也说老而不死叫仙。神仙连用是後...
道教在瑶族中,与其传统的原始宗教逐渐融为一体,渗透到瑶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女口山子瑶的道教信仰分为道公和师公两个派别。道公以玉皇为至尊,认为玉皇是最大的神,...
一般认为,道教历史走到明清这一步,已成强弩之末,特别是明中叶以後,道教已衰微。实际上,这是道教从组织上、教理教义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在这些方面的确没有新的建树和发...
毛难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以混有佛教色彩的道教为主。毛难族的道士专做打斋超度亡魂的法事。毛难族的人在家宅人丁家畜不旺时,往往请道士做安龙谢土的法事,届时要悬挂张天师、...
方仙道一名最早见於《史记·封禅书》∶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都是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之事。战国时,燕齐一带的方士将其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邹衍的阴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