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三十六重天,分为六界,第一界有六重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第二界有十八重天,依次是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
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国远古原始社会时期。其证据之一便是《山海经》。该经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及宗教信仰,其内容相当丰富和系统。它为道教仙学的远源提供了依据。...
隋朝(581—618年)实行佛道兼容政策,虽以崇佛为主,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隋文帝把他的开国年号命名为“开皇”,这个称号便取自道经。文帝还建道观、度道士,以扶持道教发展。...
提起老子,真是一个千古绝妙的人物,我们首先提出司马迁在《史记》上,关于孔子见了老子以后,孔子对于老子所加的评语,也就是后来号称为正统儒家所不肯承认的话,那便是孔子...
道教创立的时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信仰老子之“道”,认为道教徒如能真心修持其“道”便可长生久视,万古常存而成为神仙。道家哲学是道教教义...
道教,完全是以道家的学术思想做内容的宗教,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始宗教思想、哲学思想、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的总汇,笼络贯串中国文化上下古今的大成。...
唐代皇帝,因为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自称为老子后裔,特别崇奉道教。 五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并建老子庙;七年(...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后人也评说道家“杂而多端”,这些正说明道教的包容性、开放性很强。道家吸收儒家的主要是伦理纲常思想。这种伦...
道教吸收墨家思想源远流长,墨家主张尊天、明鬼、兼爱、非攻,具有严密的组织。创始人墨子(约前480—前420年),名翟,其《天志》、《明鬼》系《墨子》一书的篇章。其组织主要...
唐代道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道教理论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代,涌现了许多道教学者,如孙思邈、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荃、张万...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
在五代(907—960年)的53年中,易五姓十三君,社会动荡不安,给道教的滋生繁衍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其中仍有不少地方王朝崇奉道教。他们尊宠道徒,兴建宫观,收集散失的道书,命...
《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巨大。 第一, 阴阳五行理论与道教教义 战国末期的方士邹衍将阴阳学说合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形成了“五德终始”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构造了...
道教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其很多观念和主张对于现代人类的生活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道教推崇「自然无为」,这对于现代人调适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
太平道因《太平经》而得名,约发生於东汉灵帝的熹平(公元172--178)时,由河北巨鹿人张角所发起。最初,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收养徒弟,跪拜认错,符水咒说以治病,...
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相信人经过一定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沛人张陵於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俗称五斗米道)。据《三国志·张鲁传》、《後汉书·刘焉传》等史书记载:张陵於顺帝时入蜀,学道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
夜来风雨狂,将鸣凤山冲洗得干干净净.今天太阳出来了,游玩的人群中,有道教信徒,善男信女,古稀花甲老人都来到了八卦岛上,有的继续前进去爬山,有的徘徊在八卦图的周围,你一句,我一...
指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天师道。北天师道得到寇谦之的改革。寇谦之早年信仰天师道,修张鲁之术,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他假托自己在嵩山见到太上老君,老君封他「天师之位」,并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