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信军 在上古时期,古代先民就对天、地有了崇拜和信仰,并相信天地出现的异常变化,都是对人类善恶报应的必然反映,并因此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说。“感应”:即有感(指...
文/陈景展 世态炎凉遗下风,修行多有照此行。功名势位岂长在,无有银钱不能行。恩爱情欲连着心,财物是肉割害疼。没有一件容易舍,自身常在尘世中。古今一切神仙客,哪有修行...
文/胡孚琛 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 东汉仙学大师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是中国浩瀚古籍中千人瞩目的一部奇书。这本书在中国哲学史、科学史、道教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透,朝阳播撒在周六慵懒的街道,小史道长早早地出门,如往常一样,踏上开往松江的九号线。他的目的地是松江新城,虽然每次往返需要三个多小时,但那里有他“...
筑基者,筑丹之基。如人建房,要将地基打牢。炼己者,即是炼去杂质,使心身变得清明,清明则能找到我之主人。筑基在形身精气上下功夫,而炼己则是在气质心神上下功夫。二者相...
文/庋耻斋 五阳真火炼魔徒,坤牛枉被恶虎诛。 待骑乾马控龙舆,霹雳鼓鸣应元府。 王莽拜受金匮 却说那甘忠被烈火裹着,满地扑腾,张牙舞爪,嚎声凄惨,痛不欲生,那些军士吓得...
文/温明 张松溪是武当内家拳的重要传人,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7年)著名的技击家。他为人厚道,尊老爱幼,举止言谈,如同温文尔雅的儒生,虽身怀绝技,但并不自满,更不在人前显...
文/胡孚琛 《参同契》云:“窃为贤者谈,苟敢轻为书。结舌欲不语,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辄思虑。”根据秦汉方仙道和黄老道的戒律,魏伯阳惧...
文/王万显 玉蟾宫(资料图) 陆文荣会长与以色列总统鲁文里夫林(资料图) 悠悠万载,宇宙混蒙。上古圣人,开启洪荒。天地研判,阴阳维系。圣人慈悲,经载道德。传承华夏,泽惠...
文/李远国 白玉蟾,南宋道教中最杰出的人物。 白玉蟾祖师(资料图) 南宗高道白玉蟾 明人林有声说:尝观古今异人得仙术者,类能修真炼气,颐息养神,乘雾云而羽化,驱雷雨而摄...
文/张雷 我喜欢背诵美文名篇。这可能是应试教育带给我的“毛病”,也可能是文艺装逼癌。我认为江西人,不可不读《滕王阁序》,不然遇到他省来客装逼范,就只能甘拜下风了。作...
文/清虚道人 唐朝有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内容极为隐晦,后人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去猜测作者的意图。但读者只要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位诗人所写的或瑰丽、或隐逸的语言,在很大...
文/种方 一、消息卦理论 “一阳来复”之“复”,毫无疑问,指的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复卦,复卦上坤下震,也就是《象传》所谓的“雷在地中(震为雷,坤为地)”,全卦上五爻...
文/佚名 东岳泰山神属道教的地神,源于中国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在远古先民的眼里,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神灵的世界,崇拜自然神灵是他们与自然沟通的途径,这构成了先民社会生产...
文/胡孚琛 妙术核心:人元大丹 《参同契》云:“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代后兮,昭然而可考。”这些话说明《参同契》的作者确实认为自己得到了一种千圣不传的妙术。...
文/张志善 道中华文化的根(资料图) 我崇尚道 中华文化的根, 不仅因为它源远流长, 不仅因为它博大精深。 道文化遵道贵德的教义宗旨, 已深深地融入我的魂。 道德一体, 德乃根...
文/尹尉 一、《指水》 点、横、撇、捺, 指尖,轻触。 刹那间喜与惧, 杳然,无踪。 刹那间喜与惧,杳然,无踪。(资料图) 二、《栖雪之涯》 沉与两翼,泻于洪荒,形余腑脏;...
文/李信军 八卦,又称单卦、经卦、三爻(yáo)卦等。据《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
文/吕方舟 现代人各种疾病越来越多,之前我们说过,许多疾病是“生活方式病”,长期不当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这些疾病其实说麻烦也麻烦,生病了好歹也要花时间花精力治疗;...
衡山黄庭圣境山门(摄影:蔡程) 图、文/蔡程 今年4月的一个下午,我坐在紫竹林道院慈航殿前,仰望烟雨迷蒙的天空,对面山头的寺塔隐约可见。这样的天气已经持续了三天。殿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