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到李自成命马科率部前往四川,很可能是想让吴三桂率部执行南下之类的任务),充分说明李自成对清军即将参加逐鹿中原的严峻形势毫无认识。即使不发生吴三桂叛变,仅凭唐通...
蓝玉的密谋,早被锦衣卫的特务察觉。未等蓝玉等人动手,锦衣卫指挥蒋献已向朱元璋告发。此时,经过明军的屡次打击,明朝的劲敌北元已被击溃,陷于分裂状态,北部边防比较巩固...
陆、王二人均明载五军营辖十二营,“管随驾骑兵”。《会典》均无十二营之名,而于五军营下记“千二营……管随驾摆列马队官军”。《实录》亦未提及十二营,而宣德八年(1433年)...
6月,有消息传来,说黎利包围昌江甚急(其实4月就已被黎利攻陷),明宣宗诏命柳升立即赴援,9月,柳升大军进入隘留关,安南兵沿途据险列栅抗拒,明军鼓勇进攻,连破之,进抵镇...
一、第三次中日战争的重要性 日本的大陆政策虽定於明治时,但日本向亚洲大陆的发展则远在千数百年之前已经开始,而朝鲜半岛东南伸出无异是一道栈桥。在我国魏晋之际,日本已置...
与此同时,达素与施琅亲自指挥的陆军主力也乘坐着小船从同安县的集美(浔尾)海岸出发了。已而到达高崎附近的尼牟屿,选择了一处滩涂登陆。那地方水浅泥深,施琅便催促汉人先...
入城后,阎应元清点全城户籍,挑选精壮男丁,得兵四万余人。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义军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应...
蓝玉党案的爆发 蓝玉的所作所为,不能不引起朱元璋深切的关注和忧虑。 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底,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在久病之后去世。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前已夭折,次子朱允■...
洪熙宣德时期,京营处于由亲征军体制向训练营体制的转化过程,到正统后期,新型的编制和训练、流动体制已经建立起来。分工明确、轻重悬殊的大营、五军哨掖、巡哨前锋,演化为...
作者:许耀钧 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后金□皇太极率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锦州(今属辽宁)受挫。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
二、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费 孔子说:“足食足兵”。孙子说:“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第三次中日战争我方究竟用了多少战费呢?王德完稽财用匮竭之源疏面有以下一段纪述: 年...
吕景琳所说的第五条,被认为是否定蓝玉谋反罪行的最有力的证据。吕景琳认为,按照明代的礼制,皇帝耕籍田的日子虽定在仲春二月,至于二月的哪一天,要由钦天监临时“择日”。...
探讨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原因,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从宋元以来和明初的历史背景出发,宏观分析明朝出动大军下西洋的实力、条件、动力,由此得出的“外交说”[1]与“贸易说”...
一、海战背景 明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但国内仍有一些拥兵自重的封建主难以控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丰臣秀吉把国...
坚守同时,江阴向四方求援。黄蜚、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二人兵败被俘后投降;海寇顾三麻子敬慕阎应元为人,率舟师来援,苦战三日后失败,扬帆远去;义阳...
明朝不能发挥本身力量,不能引用军事科技非只表现于一时一事,而有官僚组织及社会状态为背景,积习已成,1619年无非一朝弱点无情的暴露。 1618年至1619年(明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七年...
三、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费和张居正 明代太仆寺存银,是存着预备买马的银两个,有事时发银添购马匹以应军需,无事时将一部分马匹变价存库以减少马的倒毙及草料的消耗,所以称马...
至于耕籍田的日期确定后,朱元璋是亲自前往还是遣官代行,这要看皇帝政务是否繁忙、身体健康状况如何而定,而不是随心所欲,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而且在皇帝亲往躬耕抑或...
第六次下西洋,郑和受命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名义上的目的是陪同久居京师的使节们回国。但是,正是在受命前不到一个月,随着蒙古的阿鲁台打败瓦剌,一度雄踞漠北,明朝...
八月二十二日,清兵逐户屠城。江阴男子或力战到底,或坦然就义,以先死为幸,无一人顺从。江阴女子为保清白,为丈夫、父兄死节,纷纷刺心、自缢、投水而死。前湖岸边,一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