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之道开不出宪政民主制 刘 伟 儒学政治思想不是绝对专制主义思想,其核心思想内圣外王、君师合一,是一种圣人政治。当代新儒学为应对西方宪政民主制的挑战,重提内圣外...
存在主义儒学 吴伯天 提要:本文对“实在”与“存在”作了重要区分,认为“存在即自在,即观自在,即反观观自在”以及“存在即意境”,由此会通东、西方存在(心性)哲学。本...
论朱熹的“感物道情”与“交感”说 ——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审美创作旨趣研究之一 邹其昌 内容提要:朱熹的“感物道情”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两大源头——“交感”理论和“言志”...
论儒学的当代性问题 刘 东 超 提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于儒学的当代性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从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分析了儒学有没有当代性;其次,考察了当代复兴儒学的思潮在建...
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 梁治平 自然的历史依着时间顺序由过去往今天发展起来,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却往往是由当下开始而回溯上去的。在我对于历史的好奇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关切...
曹雪芹与但丁 ——比较文学研究札记一则 李之鼎 在涉及到《红楼梦》的思想性质、思想倾向时,或谈及曹雪芹的世界观时,有的论者把曹雪芹和但丁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很有相似之处...
公私观念与人文启蒙 刘志琴 “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是个陌生而令人感兴趣的课题。因为公与私这一组观念在生活中频繁使用,在伦理道德中更是为人、行事的价值准则,然而这一组...
《周易》中的古诗与我国诗歌传统初探 苏文聪 人所共知,《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然而未必有更多的人知道 ,它也是一部用于占筮的古诗杂汇(以下简称易诗),比我国第一部诗歌...
中西整合与文化重构 ——20世纪中国思想大势之回眸 张允熠 (中国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部) 回顾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中国之“文化———意识形态”的变迁,陈独秀曾说过:从太平...
...
仁学 vs.儒学:论孔孟区分于五经和宋明的必要 ——从符号学和解释学角度看 Ren-Learning vs. Ru-Learning: The Necessity to Separate Original Confucian Ethics from Confucianist Doctrines ------ From a semiotic-herme...
论文化交流与全球化 李文冠 摘 要:文章通过历史的审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程,比较了中西方文化中对全球化的认识,阐述了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强...
孔子伦理学和当代西方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比较研究 李幼蒸 作者说明:本文根据作者讲演稿改写而成。该讲演于1999年5月23日由美国人本主义伦理学协会,巴法罗纽约大学哲学系和亚洲研...
我为什么追寻? ---关于《追寻中国精神丛书》的一点“隐私” 黄玉顺 关于《追寻中国精神丛书》的由来,我已经在丛书的“主编琐语”当中有所交代,不过,这里我还想再披露一点“...
《易经》古歌的发现和开掘 黄玉顺 自古以来,人皆以为《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殊不知,《易经》里隐藏着一部更古老的诗集。我们知道,成书于战国的《易传》是对《易经...
意义张力论 ——当代释义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李之鼎 本文摘要:在当代哲学释义学、释义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文献中,一些作者和译者,在使用“meaning”(一般译为“意义”,也有作者在...
融象之“美” ——中国古典美学的语言哲学之思 孙宝安 关键词:美;意象;得意忘象 提 要: 本文认为,从语言哲学角度看,“美”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之基本范畴。由于漫长的历史...
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 黄玉顺 (四川大学 哲学系,成都610064) 人类似乎永远面临三大问题:人与自然界之间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人自身的肉体与心灵之...
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 ——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康德与孟子的区别 杨泽波 内容提要 :近年来,牟门弟子李明辉先生以“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为基础诠释康德与孟子,引起...
《易经》卦爻辞中的诗歌 (《周易经传研究》第2章第3节) 杨庆中 《易经》中的卦爻辞,行文简朴,颇有规律,有的则间用韵语,很像诗歌。所以,在上个世纪,不少学者很注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