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庸”之道的理性实质 说“‘中庸’之道就是‘君子之道’”,这虽然道出了子思子《中庸》的主题,却毕竟还没有在哲学层面上揭示“中庸”之道的确切内涵,《中庸》也似乎...
四、“庸”内涵的保守主义理念 比起“中”来说,“庸”或许有更加鲜明的保守主义理路特征。朱子把“庸”定义为“不易…之定理”,似乎有损于“庸”本意中的理性深刻。 《中庸...
【摘要】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脱胎于功利主义又超越功利主义,中西方学者围绕其功利主义问题进行了持续评判。尽管罗尔斯正义理论夹杂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但仍然在其社会基础起...
六、我们都处在鲜活的传统之中 当我们提到“传统”的时候,往往会和“过去”、“落后”、“僵化”联系在一起,而与进步相对置,这与谈及“保守”就多半要和变革对立起来的情况...
三、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功利主义的超越 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大至理论上的重大转型、小至某种程度上的修正都应该看成是一种理论对另一理论的超越。罗尔斯以他的正义原则代替功利...
八、“中庸”之道与教条主义天然对立 如果我们撇开中庸的君子之道,只在表层上看待孔子“述而不作”的政治保守主义,就的确存在将“周礼”教条化之虞,甚至这样的教条化也可以...
论文摘要:本文简单分析儒家“和”思想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等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的和谐,应当...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义务的特征,一个是作为规则的义务,另一个是作为行动的义务。 作为规则的义务就是那些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或不得做什么的道德要求或法律要求。从这个...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家认为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因而天地人之间就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 1.天地人之间辩证关系反映...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1.个体与社会间关系的核心价值构成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活动的实践者,因而在“人和”基础上形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儒家伦理...
起初,被概括起来的共同规则针对的只是和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直接相关的活动方式。一旦这些共同规则以最初的习俗形式被确定下来,人类思维的主导力量就由经验的归纳能力逐渐...
培根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论证人的认识能力能够通过经验归纳方法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成为近代人类征服自然的座右铭。培根指明的方向,促进...
如果我们把外在规则理解为一定的利益共同体对个体的客观要求,同时把这种客观要求和那种既内在地制约着主体、又外在地要求着主体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就不难发现,行为...
和旧唯物主义相对立,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对意识对象的理解方式是要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种意识对象的理解方式体现了主体...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儒家道德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又经历代大儒阐释,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从...
摘要:儒家的权变伦理思想在孔子那里并未做出详尽的阐释,但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孔子的思想意蕴、处世原则和方式,是对经与权生动鲜活的诠释。本文从个体的人伦道德层...
如果我们把外在规则理解为一定的利益共同体对个体的客观要求,同时把这种客观要求和那种既内在地制约着主体、又外在地要求着主体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就不难发现,行为...
二、现代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 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今天的中国面临的最大和最根本的危机是道德危机,遑论这种看法够不够科学,但至少也道出了当代知识分子对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的担忧。...
(同上)以我们今天看来,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可孔子为什么还说这样的人是小人之类呢?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只管一味践行自己诺言,并不能够真正懂得明...
结语:必然性规律与自由自律 很显然,科尔伯格理论中的阶段6其实就是康德所说的普遍立法的自由状态。这似乎表明,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既是个体的道德推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