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建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每年的9月28日(孔子的诞辰日)改为教师节,并且我还参加了类似倡议的签名。”杜维明面对着南京大学师生,谈起自己对修改教师节日期的看法。 昨天...
本文由作者特别提供 联合国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2000年为“和平文化年”而2001年为“文明对话年”,充分显示和平及对话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深刻地反应了人类全体对种种矛...
本文由作者特别提供 启蒙是从十七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运动,是至今尚在发展的人文理念,也是影响遍及全世界的心态。作为思想运动,它起源于西欧,逐渐传播全球各地,也许是有...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外在的环境,也不是过去两代知识分子所遗留下来的风气,而是我们自己的幼稚无知,我们自己的浮夸肤浅。”当杜维明在1967年写作这篇《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
本文由作者特别提供 印度即将赶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超级大国。两国的人口总数二十三亿,占世界人口(六十三亿七千万)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据美国统计局报告,目前趋势不...
译者按:本文原为杜维明先生为Arvind Sharma所编Our Religions一书撰写的第3章,笔者译出后收入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作为该书下部。 关于...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多元多样,种族语言文学和哲学都是五彩缤纷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中国历史从新石器时期以来绵延五千年,有分有合,但是脉络斑斑可考的延续体。民...
三、儒家之道的第一期 依韩非子之见,孔子死后不久,其后学就分为八派,每一派都宣称合法继承了孔子的遗产。大概每一派均与孔子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弟子有关,或者受到了他们的启...
杜维明教授 我的这个讲题——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范围很大,涉及的层次很多,接触的课题极为繁杂,但这并不只是纯粹的学术课题,或者是抽象的智性游戏,而是一个我认为既有现...
在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寻找中国共识无疑是当务之急。社会各界已经悄悄地起了一些变化:官方顺应民意,提出和谐社会的构想,落实执政为民的举措;商界不甘落后,推动...
“父亲给我最大的教育即听的能力。”自小就爱听长辈说故事人生的杜维明说:“这种听德在当今讲多听少的学术界很难能可贵。” 杜母是江西书香门第的欧阳家后人,曾在金陵女大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位是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最著名的理论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一位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内容提要中国学术谱系是中国学术发展特别是人文学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议题。近期“盛世中国能否出现学术大师”的 网络 议论,把学术谱系的问题再次凸现在学人的面前。国际著名...
当前,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倾向值得警惕。 首先,完全“复归”的倾向很突出。一部分人寻求的不是对文化的“自知之明”,而是一种势头很猛的夸张的复旧,其中尤有甚者,...
费孝通先生将文化自觉归结为16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显然,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自觉,才有可能建设多元共处共生的全球社会。事实上,费孝通先生...
在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大多数国家认为,事实已经证明,单靠美国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全世界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会激起更大的反抗和更多的人死亡。因此必须寻求另一种全...
自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提出文化多元化问题以来,如何推进不同文化间的宽容和理解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
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的乐黛云先生参加了22日开始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论坛第二天的分组讨论上,乐黛云教...
主持人:乐黛云 对话者: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与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 震(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原台湾辅仁大学校长) 邓守...
早就得知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将在公元2000年盛大庆祝建校900 周年,并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庆祝节目繁多,讨论会也是多种多样,主题都是"信息·知识·真理"。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