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哀帝年间(362一365),江东天师道盛行,造作了大量道书,出现了以造作道书、传授经法为首务的道教经录派。这是在葛洪建立以金丹道为中心的神仙理论体系之后,以符录为主的...
狐仙的起源 中华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念。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物之老者,其精为人”。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西汉末至东汉顺帝时由多人逐渐增益而成书。其杂采先秦阴阳五行家神仙家、道家、墨家及儒家之学说,内容纷繁芜杂,如同王明先生所说:“内容多...
盐是生活必需品,但是中国的盐神很不出名,甚至远不如门神、灶神、厕神知名。也许因为门、灶、厕家家都有,人人有求于他们,因此人们只得敬重他们。而食盐虽然人人需要,但制...
《道德经》关注着现实人生,对鬼神、神灵世界大约是存而不论,所以对鬼神所言甚少。后世受巫觋、佛教影响的道教反倒大肆宣扬鬼神,已经走上了异端之路,即使“大道甚夷而民好...
庄子惊人观点: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此篇以“箧”开端,“箧”意为盗窃,由盗窃箱箧的“小盗”而说到盗窃国家与仁义的“大盗”。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又说“诸...
在道教教内,真经不同于一般的书籍,是用特殊的方法制作的。至晚出于唐初的道经《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写经品》讲: “凡有十二相,以造真经:一者金简刻文,二者银版篆字...
太乙救苦天尊道源概说 太乙救苦天尊起源甚早,又称东极青华大帝、太一、太乙、泰一、泰皇,是先民对“道”的别称,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
玻璃罩里,展开摊放着一本1903年英文版《道德经》,已经破旧,原籍空白地方,写满密密的俄文,水笔印迹,百余年了,已经浅显模糊,那是列夫 托尔斯泰手迹。可以想象100多年前,...
梦境反映人的身体状况 中医认为做梦跟人的身体有极大的关系,《黄帝内经》云:“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
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一、道之特征与德之准则 道为道教的核心信仰,不了解道,根本无从谈及道家和由道家演化而成的道教,大约就会将道家与道教割裂,将鬼神、神仙、南面诸术当作道教的核心而以讹传...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形成了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组织结构,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传统社会的家族伦...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言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善地:指选择恰当的地方,即应处的地方位;仁:友善的意思,孔子的...
从文本来说,通行的《道德经》是不断累加而成的。以通行本第3章为例。其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
“重玄”之说,由来已久。在南北朝之时,就曾出现以“重玄”为宗的道士。自后沿续不已,隋唐逐渐成为一大学派,“重玄”诸家虽无师承沿传关系,但被后代学者视为“重玄派”。...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中,元始天尊告诉太上老君有关太乙救苦天尊闻声救苦之事迹。太乙救苦天尊,能随声救苦,化身无数,或在天宫、或人间、或地狱;或化为仙童玉女、帝君圣人...
看过《八仙传说》和《西游记》的人,尤其是一个具有修行心态的人和一个无神论者对待这些文艺作品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做为一个普通的常人,他看到的只是一般的文艺作品无异的故...
隋朝因为统治时间较短(581一618),而且实行崇佛抑道的政策,佛教势力得到扶植,道教没有太大发展。但是由于南北朝之后道教成为成熟的官方宗教,故尔封建皇室和道士关系密切。...
说起“掐指一算”,大家会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说话江湖术士、算命先生。他们总以“察天地之理、通鬼神之志”自诩,每次占卜时,做一大堆的神秘仪式,然后掐指一算,便开始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