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道医胡愔及其道教医学思想 盖建民 隋唐时期,随着道教修仙模式逐渐由外炼转向内修,道教与医学关系日益密切,许多道徒都更加自觉地将道教修炼方术与医学理论紧密结合起...
五脏的阴阳、气血,是全身阴阳、气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脏的阴阳和气血之间的关系是,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道医学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道医学的历史悠...
人体阴阳的平衡并非固定不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因此,阴阳平衡很容易会被打破。这是因为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并非绝对的静止...
《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人体的结构是相当复杂和精密的,也许是当今地球上进化最完美的生物,用中医名词解释,就是阴阳高度的平衡和与自然高度的适应性。 在这...
道医学与中医学的差异 从医基本条件不同 道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立足自身实证基础上的生命医学技术,超越世俗“眼见为实”智能认识论的限制,是人体生命科学中必须自由跨越太...
自古以来道医(世医)的神秘莫过于用药的神奇,而用药的独到莫过于阴阳的转变,何为阴阳的转变呢?常听人说道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其实药量只是一部分,我说其实道医不传的是...
道教医学在中国延续发展了二千多年后,于上世纪“五四运动”的“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开始没落,中华传统医学也随着现代西方医学逐渐成为主体医学的同时,降格处于辅助地位。...
中医养生之道多源于道医。 佛教、道教自古便有以医传道的传统,在名称上就有僧医、道医等区别。其中道教更是以此为宗旨,自创教伊始,便一直以“以医传道、借医弘道”的传教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中医治病,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使其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了解阴阳学说的内容对理解中医有重要...
阴阳,本乃古哲学概念。其本意乃阴指暗,阳指明,故日称太阳,月称太阴。《道德经》四十二章曰,“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万物由“道”而生,皆有阴阳对立属生。《庄子•田子...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约二千多年前。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
修身修真学体系中的修真组织生理学,是运用一元四素全息论和三元(源)多维立体学说研究性命本质,研究性命双修局部基础理论和整体理论的重要学科。修真组织生理学中,是将人...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人体内环境中的气,在各级体元的主持下,是既广泛存在又不断运动着的、具有极强生命活力的隐态质性精微物质。“如环无端”,流行于全身,分布于各臟腑...
中国的中医针灸已经可以在德国开业了,有很多的中医诊所,因为他们对经络有所了解了。国内对经络的研究,也有了一个成果。比方说“微电”技术,给每一个手指头、脚指头,通上...
历史上,悬壶济世、普渡众生的武当道家医药高手,一直引起着人们无比的敬意。 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现有野生...
学习中医的框架,也就是阴阳五行,如何让这些抽象的东西系统化、明了化,显得非常重要,就好比知道了从北京到陕西是向西出发是不够的,必须得知道沿途要经过哪些省份和城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曾被有些人认为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它的理论,总觉...
第一节 质元概述 修身修真界的道医学,以一炁含三的太极阴阳学说解析生命,始终不离人体内体元的神、质元的炁、物元的精三宝进行系统性论证。道医学秉承道学的慧观和智观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