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刘建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的启蒙运动兴起于十七世纪,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带动了“五四”运动的出现。西方的启蒙运动有一个前奏,...
孔子的治国思想,核心理念是一个“正”字。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正”包括正名和正人两个方面。 孔子(资料图 图源...
文/颜炳罡 楚简《性自命出》(以下简称《性情》)是近期出土的重要哲学文献,它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足以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相提并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性情》是孔子之...
在孟子描画的理想社会里,农民耕种不违农时,不乱捕鱼,不乱伐树,粮食、鱼鳖和木材用都用不尽。每人家有五亩大的宅园,有百亩的耕地,家家食用自足,人无饥寒。在此基础上讲...
文/冯友兰 占卦的人,占得某卦某爻以后,就在卦、爻辞中找寻他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因此卦、爻辞要活看,不能照字面了解。例如,《同人》卦的九五爻辞说:“同人先同人先号而...
乾隆五十三年至嘉庆二年,毕沅任湖广总督,檄访三楚金石拓本,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是他的幕僚严观和马绍基。在探访考索三楚金石的过程中,严观作《湖北金石诗》一卷,以记录索...
鉴赏中国之色彩,必始于黑白。 黑白,乃乾坤初定、人文初始之色,亦宇宙“原色”。 太极黑白 她是中华“百经之首”《易经》之太极图(“阴阳鱼图”)的颜色。“阴阳鱼图”乃《...
文/李存山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德可赅立制”,可以理解为是在“正德”的统率下解决“立制”的问题。儒家的经书之所以讲上古历史是从尧舜讲起,就是因为尧舜“克明俊德”“克谐...
朱汉民教授:《儒学的多维视域》 东方出版社 尽管西周人仍然信仰一个人格化的最高主宰,将其称之为“帝”“天”“昊天”“上帝”,但是,在《五经》中这个最高主宰不是一种不...
一、盛德 《周易系辞上》云:“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之业,日新之谓盛德。”盛德如日,《释名释天》云:“日,实也,光明盛实也。”《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文/姜广辉 《周易》作者及其书特点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至汉代则有《易经》之称。司马迁、班固等人构拟了一个《周易》演生史,即认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
文/汤一介 汤一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天人合一”这一《易》所阐发的命题,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儒家哲学认为,在“天”和“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关系”,两者是相...
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作为儒家的立身处事准则,对中国人的影响异常久远、深刻而广泛。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
文/蒙培元 任文利 儒家哲学中关于“命”的学说“命”无疑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所谈论的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诚如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中国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文/章太炎 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
文/黄燕强 黄燕强,男,武汉大学国学院2011级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章太炎诸子学思想研究》。 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 通讯评...
文/王友三(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无神论思想。从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考察中华传统文化,合理汲取其中的无神论思想,有助于...
文/谢谦 宋代“新儒学”,程朱理学,有一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很为今人诟病,斥为扼杀人性。人欲之大者,莫过食与色,如儒家经典《礼记》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文/汤一介 一、“人性”与“天道” 人之异于禽兽的“人性”,它体现在孔子所说的:“仁者,人也,……”“仁爱”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孔子的《论语》中讨论“人性”的地方不多...
中国文化在个人品行德性方面,历来讲“修身”。“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足堪当治平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