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朴民 《论语里仁》与《八佾》可谓是姐妹篇,《八佾》言“礼”,本篇说“仁”。孔子既倡导“礼乐”,又强调“仁义”的思想逻辑借此而得以较为完整的统一。言“礼”是孔子...
文/曹德本(清华大学教授) 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应适应时代变化,拓展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探索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古为今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中国古...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
文/杨国荣 在儒家那里,仁道的原则同时包含更为宽泛的内涵。孟子曾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观念,这里可以首先关注“仁民”和“爱物”。“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大学之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2、...
文/廖名春 《论语里仁》篇第八章载:“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章并无罕见字词,亦无重大异文,理解好像并不困难。但其实解读的问题很大,下面试作考释。 子曰:“...
道德 道是指天道,德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 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这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
文/龚建平 “诚”,是儒家重要伦理和哲学概念,在先秦特别是《中庸》、孟子理论中有重要地位,宋儒开山周敦颐、明清哲学家王夫之对其均非常重视。《中庸》里,“诚者”,被解...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资料图 图源网络) 《...
《礼记学记》 大学之礼,虽诏於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师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大略》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
文/王充闾 黑格尔曾经说过:“《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作为形成于三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卜...
文/徐萧 王紫汀 旧五代史(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六册 新五代史(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全三册 历经半个多世纪、由三代学人接力完成的两部《五代史》的点校、修订工作终于...
顾农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按照传统的书籍分类法,传世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最重要的是经部,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研究这些经典的学问称为“经学”,从事经学有...
文/钱逊 钱逊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1988年,我写了《论语浅解》。这本书中,对于第一章是这样说的: 《论语》第一章就提出以学习为乐事,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了孔子学不厌...
国语书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文/何晋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认为,《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历史上确有左丘明其人,《论语》里记载有孔...
文/王充闾 黑格尔曾经说过:“《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作为形成于三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卜...
文/高宏存 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和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当看到...
一次,南宋大儒朱熹对他的学生们说:天地、日月、宇宙,大道同一,这个大道到人的心里,就是个‘仁’;所以通过格物致知逐步除去蒙在心上的人欲,‘仁’就是良知自然会显露出...
文/钱穆 中国传统学术每喜欢评论人物,把人类分等第,如圣人、贤人、君子、小人等,此种皆自其心性修养与人格德性所到达之境界来分。即如三国时代曹操与诸葛亮,我们对此两人...
孙文行书《礼记礼运篇》 文/吴光 古人是怎样理解“大同”社会的 《礼记礼运篇》首次提出了“大同”之说。记曰: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