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 吴进安 [摘要] 先秦儒家的正义观,其目的在于追求人间合理的群体生活,以显现人的意义与价值。孔、孟、荀三子的正义观,注重于公私、义利、理欲之辨,阐明...
康有为与儒家政治哲学的重构 蒋孝军、陆胤、王堃等 [摘要] 康有为与儒家政治哲学的重构康有为以群与独这两个抽象性概念来把握现代个体性生存状态,并由此重构了儒家政治哲学。...
法与义之辩亚里士多德与荀子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李慧子 生活于公元前4前3世纪的中西两位哲人荀子和亚里士多德,都立足于群体生存的秩序,关注到法律与正义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
《史记》与中国文明 陈 强 历史上的华夏民族很可能来自遥远的西亚——“四海之内”最早当指两河流域或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状况,而象“神州”、“天子”、“神明华胄”一类的观念...
牟宗三与海德格尔 陈迎年 摘 要: 牟宗三以道德意识的有无为视点,对海德格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其不通透,误置了形上学。反批评者则从现象学的角度,认定牟宗三对海德格尔的...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程朱理学研究综述 王心竹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2)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
中西整合与文化重构 ——20世纪中国思想大势之回眸 张允熠 (中国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部) 回顾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中国之“文化———意识形态”的变迁,陈独秀曾说过:从太平...
天下主义的困境及其近代遭遇 朱其永 【 提要 】天下观念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摄和支配包括政治在内的一切领域的核心观念。在中国传统社...
宋代浙东实学经济思想研究 ───以叶适为中心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叶 坦 一、宋学的“实学”倾向与“践履”同“事功”之分 一般说来,实学是明中叶以降三百余年的重要社会思潮。...
儒学的社会观念荀子群学的解读 黄玉顺 【摘要】本世纪儒学界开始注意社会概念的儒学解读。社会虽是近代日本人对society的汉字对译,却体现了一般社会概念与汉语传统的社会观念之...
后现代性与道体论后现代性的本体建构 程志华王政燃 [摘要]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分别代表西方文化的三种类型,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递进式的关系。历时地讲,前现代性与现...
《论语》中的天命观 阳 淼 内容提要 :“天命”思想于中国哲学思想,有始基性的意义,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哲学的理解。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周人对“天”进行的新的...
从比较哲学到世界哲学 从谭嗣同《仁学》中的通论看比较哲学的前景 吴根友 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从比较文化的视野展开并以比较哲学的面目出现的,尽管在当时并没有比较哲...
"降格"与"让位"的自相冲突牟宗三"良知坎陷"说再省察 杨虎 [摘要] 牟宗三先生希图通过重建儒家形而上学而"开出"民主和科学这样的"新外王"。其建构的"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形态是"两层...
传统的诠释与诠释学的传统 ——儒家经学思潮的演变轨迹与诠释学导向 姜广辉 由经典和经典诠释所构成的经学现象,是世界上许多文明民族所共有的历史现象。它是文明社会发展到一...
钱穆论略 梁 心 关于钱穆先生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如汪学群所著的《钱穆学术思想评传》,对先生毕生之学术研究条分缕析、一一作评。此书把先生界定为史学家而非“新儒...
中国哲学本体论中的三重视域 苟小泉 【 提要 】 在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图景中,与人的存在相联系,可以划分出三重视域:一个是具有现象、经验和规律的可道视域,一个是超越经...
...
君子三畏 黄玉顺 2015年12月10日:《大道之行》国学讲堂首场报告。主办单位: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大学、凤凰山东。 同学们,下午...
儒家“妾身未明”之际 黄玉顺 中华帝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斯人已逝。但儒家没有陪葬同死、共赴黄泉。儒家没有哈姆雷特式的困惑:“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