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教研究的几点思考 ——贺社科院“儒教中心”成立 韩星 作为一位对儒学—儒教感兴趣的研究者,我首先对中国社科院成立这样一个机构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儒学—儒教研究提...
2005:中国儒学话语的复兴 陈壁生 2004年的文化保守主义兴起,传统文化话语开始大面积复活,“儒学”、“读经”、“传统文化”、“国学”等术语则继续成为这一年的文化关键词。倘...
中国文化的新曙光 刘 中 近代中国文化,经历了百年来全盘西化,其主流思想的理路已处于无本无体非中非西的异化状态。异化了的中国文化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中华民族将何...
中国哲学:情识论 ——佛教哲学论 周剑铭 题注:本文基于对意识与情感的关系的研究:基于元关系,意识是前思想,情感是前意识。宗教与哲学不同在于宗教处于情感、意识层次,而...
理性、情感与信仰 ——科学、儒家与宗教 王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人活在世界上,总会有一些追求。有的求名,有的求利,有的求充实,有的求安逸,等等。所谓人各有志,不...
论儒教的体制化和儒教的改新 彭永捷 儒教问题是近来中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学术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判断儒教或儒学究竟是否是宗教,或者说“儒教”之“教”,在“教化...
陈明访谈:文化保守与文化复兴 去年底,首届“全国儒教学术研讨会”召开,信孚国学院成立,《原道》第12辑推出,这一系列标志着“儒学复兴运动”走向深入的事件,著名学者...
易學與生活芻議 郭 彧 (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 提要: 古聖人在《易經》和《易傳》中所闡述的道理,是來源於對人們生存活動的觀察和歸納,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層面上升到了形而上...
「通识」与「专业」之间:从「水木清华」到「师范大学」 ----林安梧教授访谈录 (原载《鵝湖》26:11=311 2001年5月, 頁18-26) 受访者:林安梧(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所教授) 访...
先秦儒学是一种宗教信仰体系吗? ——兼关于儒学五大概念的辨析 陈 琦 (复旦大学中文系) [内容提要] 关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笔者认为,不同历史阶段以及...
范式转换:超越中西比较 ——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儒者之思 陈明 周瑾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之本质的理解,决定了对克服危机方式的选择。理解为学科危机,还是意义危机,体现着...
论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圣之道 ——不离于生活世界的终极关怀 林安梧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 提要 :本论文旨在经由一旷观而对比的方式,豁显儒家所隐含的「宗教精...
文化需融通以求其大 ───就內聖外王之道與蔣慶商榷 皮介行 一.引言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大約也有數百萬年了,其初起時,也不過似獸的存在,過著一種類獸的生活。但人類善於學...
开创儒家“新约”时代 ----《孔子密码----儒家学说的现代诠释》自我定位 庞 忠甲 《孔子密码――儒家学说的现代诠释》,庞忠甲著,中华书局(香港)2005年12月出版,西式大32開本...
盐碱地种花的儒家宪政主义 陈永苗 宪政主义的正当性来源,并不是基督教传统或者儒家传统,而是基督教传统或者儒家传统所包裹携带的“自然正确”,一些深深殖根于心灵或肉体最...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彭 华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
从中国文化的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建立 吴森 加州州立大学哲学教授 引论 中国人一向注重道德的实践而忽视对政治制度?但到了二十世纪,可能由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
后现代主义与儒学的对话 程 志 华 一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古老的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不期而遇,这是又一次东西方哲学的碰撞。在儒学的历史上,外来思潮曾有过三次大的东渐,而...
国学何须时尚化 刘志琴 21世纪以来,学术界一大盛事是国学的复兴,一个深藏在图书馆,寂寞良久的学问突然兴起,国学院、国学班、从幼儿到大学的国学教育遍地开花,并很快走向民...
孔子“仁”学思想的意义 王岳川 在中国思想的历史遗产中,孔子的思想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历代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或将孔子思想经学化而当作“玄圣”“教主” ,或将其虚无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