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资料,是陈朝释智匠所编撰的一部乐书《古今乐录》中明确说明的,今录之如下: 庄周者,齐人也。明笃学术,多所博达。进准见,方来却睹未发。是时齐湣王好为兵...
周显王17年秦孝公10年己巳(公元前352年) 〇孟子约二十岁,欲休妻 据《韩诗外传》记载,孟子曾有过休妻的一段小插曲:孟子回家,进屋看到妻子神情傲慢,于是想要休妻,却遭到孟...
也就是从此出发,我认为庄子是齐国人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而从《庄子》一书中丰富的齐文化内容更可以明白无误地得出这一结论。 其次,再谈庄子的齐文化渊源。《庄子》这部书从...
老子的哲学思考,从天道问题讲起,最后还是落实到人道问题上。他提出“道”的观念,有现实的针对性,那就是要为当时的乱世找到一条解救之道。老子提出的治世之道,有三个要点...
齐文化中惯用俗语,《孟子》书中曾提到“齐东野语”,野人之语即俗语。《庄子》中也多次提到“野语”,《刻意》篇说:“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
宋尹学派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著名学派,其材料主要保存在《庄子·天下》篇和《尹文子》中。然而,比较《天下》篇和《尹文子》的相关内容却可以看出两者在共同的思想主...
4月30日,鲍鹏山先生第4次来到浙江人文大讲堂,从孟子、老子、孔子,到这回的庄子,他说:2小时讲庄子难度太大了,平常他是讲两天的。于是和他击掌约定,下回来讲诸子,讲一天...
然后,我们还可以从庄子对海的认识看出他和齐文化的渊源。我们知道,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但大多数时间是在鲁国。他到过齐国,但居留时间甚短,一部《论语》,只有一处提到海,...
人生最高境界是“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坚决不愿意出去做官,坚决不愿意跟统治者合作,为什么?这跟他对世道的看法有关。在这点上,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就很明显: 儒家是把所...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愚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
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先秦最后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对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韩非子、李斯,都是其得意门生。荀子在诸子中为何能独树一帜,且成为思想史上的一座...
有限的高度可以依赖杆子,绝对无限的高度不能依赖杆子。任何一个有形之物,本身都是有局限的,如果我们仅仅依赖于他(它)实现自由,我们所依赖的东西的局限性,就会变成我们...
摘要:“礼”是荀学的核心观念,荀子对礼的深度结构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从人间层面看,当礼作为社会秩序的依据时,它的深度结构体现的是社会交往理性;从形上层面看,作为根源...
“善假于物”的格致思维 荀子之文,已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专题论文,这在文体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荀子散文连类比喻,形象宏富,借物寓意,博大精深。荀子为何能达到这...
二、礼的文质符合论 在荀子的礼饰观念中,外在的礼乐制度是构成礼饰人生的必要工具。在荀子看来,“礼者,人道之极也。”(《礼论》)这种“人道”它主要是一种“度量分界”的...
【内容提要】对生命及其精神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架构是老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在老子思想体系中,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有机统一,与此对应,生命也依次...
三、结语 由上可知,荀子礼之文与礼之质的具有三重含义。从礼之文来说,它首先与人情对应,是一种装饰,一种仪节,它要求“称情立文”,这在荀子论述三年之丧时,突现了种种外...
人是社会的人,自然生命只是相对而言,社会生命才是人生的真正内涵和本质所在,这也是人与万物生命的根本分歧所在。所谓社会生命,顾名思义,是指个体走出自我限制的一种生命...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愚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
"婴儿"是自然生命的象征,它无知无识,自然纯真,朴实无华,没有欲望,但它蕴含着生命有无限发展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人生的一切,将从这里起步。可以说,只有从婴儿身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