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式 打金钟 弓蹬步不动,右拳下落变空心拳,顺时针划圆,经胸前举至右上方落位,拳面朝天,拳与右耳相照(见图25)。 图25 第十七式 五龙捧圣 左钩拳变八字拳(拇指与其他四...
张三丰先生论修道与内丹术的三个步骤 前面我们用张三丰先生的话说过,《易经》的道论,是道家文化的根源。张三丰先生的《大道论》,还专门对道的结构,道的演变,道的顺逆变化...
《武当剑谱》在何处? 很多武林传闻中,都说到过《武当剑谱》的事情。小说家更是写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围绕这本天下视为至宝的武林秘籍,产生了很多腥风血雨的争夺。但是,...
存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存想以内炼为基础 存想指的是想象体内外诸神诸景,又称存思,简称存。存想的实质,唐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功理: 以双臂旋转和以腰的弯曲带动人体,在向左、向右弯曲的过程中,使四肢和全身骨骼、经络、肌肉作有节奏的张弛运动。促使全身气血畅通和四肢舒展,大大增进肌体的活力。...
以性求情 开关展窍 《道言浅近说》关于“开关展窍”的中候修法,祖师讲解的极为明白,只是大众修真,受当前武侠小说和流行气功的影响,落于有为的法术,不能理解祖师的一片婆...
《杂病源流犀烛》(以下简称《犀烛》),清代医家沈金鳌(1717~1776年)撰于1773年,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杂病源流犀烛》(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卷首为“总论”,先...
24日的太极文化课上,武当山理阳内家武术馆馆长田理阳道长为大家讲解和演示真正的武当内家拳法,营员们都大开眼界,如愿以偿的见识到武当真功夫。 田理阳道长,号通灵道人,系...
步罡者,安魂制魄之诀也 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科仪中经常使用的法术,其基本步法是禹步。道教的踏罡步斗承袭了先秦禹步祛灾的功能,并进一步融入了神仙信仰的内容。 步罡者,强...
《修真十书》由道教丹经汇编。集唐末五代宋元数十种著作,多为内丹专著。书中收集了隋唐两宋时期数十种丹道、养生著作,从各方面记述了元代以前丹道、养生、导引的理论与功法...
功理: 这里的“饮”指吃喝所引起的疾病。“嗜”指一些不正常的爱好和陋习,如烟瘾、酒瘾等。 全身自然松立,两脚紧靠,两臂下垂紧靠身,手三阴、手三阳已绷直,全身用内劲绷...
剑的起源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
中国武术界的文与武 很多武术书上,都没有把外家拳和内家拳的差异说清楚,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很迷糊。这也难怪,真正的内家拳,懂的人很少。中国写教科书的人,很少是懂内家...
武当太和拳为武当山道教本山拳。历代仅在武当道门秘传,从未公诸于世。 古来,由于受武当道门戒律之约束,武当太和拳从不外传,内传也须择徒而教。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也仅为师...
夏末,“秋老虎”下山威力不浅,稍有不当,就会招致热伤风等疾病侵袭。末伏当下,居家做做穴位按摩降服“秋老虎”,帮助强身健体保平安。 祛燥按“迎香” 润肺防燥: 入秋后天...
预备式 这是万丈高楼之奠基石,对整部练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预备式包括形态和意念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1.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全身放...
我们一直强调说,内丹的玄关是修出来的。只有明白了内丹玄关的具体修法,以后理解玄关的含义,就不会出现现代丹道文化千奇百怪的玄关论点。 祖师在《道言浅近说》中说: “凝...
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宝”,即精、气、神。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那么,中医如何养足精气神,...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建议:...
太极拳源出武当道人张三丰,这已是数百年来不争的事实。 然而自打唐豪的否定少林、武当两大武派的《少林武当考》发表后,在中国武术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特别是对一些太极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