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海涛 “魏晋风度”一语来自于鲁迅先生那篇有名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个词用来说明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不拘礼法、率性而为、清俊通脱的思...
文/止水 我们游历道教宫观时,常会驻足于宫观门口,对殿前的牌匾仔细品读一番。牌匾,又称匾额,是道教建筑的点睛之处。本文从“匾”、“额”的造字结构出发,结合武当山紫霄...
文/止水 每至农历五月,市面上出现一种酸甜可口的水果:杨梅。本文通过“梅”的造字结构及古代典籍对其的记载,结合食疗养生、会稽地区的风土、尹志平“梅李”的故事来看这一...
文/吕方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节,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前后。这一天,日照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 日长之至,日影至短,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文/吕方舟 马上夏至了,气温越来越高,吃东西也逐渐成了个麻烦事儿,吃啥都没食欲,吃不饱又啥都想吃,还经常有人吃不对了上吐下泻夏天,好像就是一个不知道怎么吃喝的季节。...
文/李博成 时间到了仲夏时节,迎来了芒种节气,这样命名的节气本身就说明这一节气与农事密切相关。受华南东南季风带的影响,芒种时节可以说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候。尤其在...
文/止水 每年的农历四至五月,枇杷上市。作为常见的水果种类,枇杷深得人们的喜爱。本文从“枇”、“杷”二字的字形结构出发,为大家讲述《千字文》与其渊源以及古代诗文中“...
文/吕方舟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新历的5月中旬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是对此时农作物状态的描写:北方的麦子等籽...
文/吕方舟 马上夏季就要到了,赤热炎炎,最是难熬。养生方面,有人主张要喝凉茶,有人主张要喝姜汤,有人主张要吹空调防暑降温,却也有人说坚决不开空调,夏天好吃的水果好多...
文/李博成 立夏,是继立春之后又一个“立”日。在这一天北半球的春天算是过去了,开始进入到天文学意义上的夏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有平均气温稳定高于22摄氏度时才能称为...
文/止水 中国人饮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酒已经成为人们饮食的一部分 ,其中一种由糯米经发酵而成的“米酒”因其工艺的简单和味道的大众化,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给...
文/止水 音乐能够舒缓人的情绪,被历来养生家所提倡 。自然之物中,鸟鸣悦耳,可以娱情。本文从“禽”的造字结构出发,结合先秦道家师旷的《禽经》、鸟声在汉字中的不同表达...
文/止水 中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即食物与中药同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五味”理论运用在食物之中。本文结合“五果相助”理论,为大家介绍一款苏东坡也十分推崇...
文/吕方舟 谷雨除了强调春雨的宝贵之外,也标志着一年雨季的到来。(资料图)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也是春天里最后一个节气。这一天,多在每年新历4月194月21日之间,太...
文/李博成 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位于春分后,万物在此时继续生长,“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所以,“清明”还有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的意思。在这一天,人们纷...
文/止水 在生活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两个词:养生与养身。虽只是一字之差,却有很大的区别。道教注重养生,而典籍中也常有“养身”的说法。本文结合“身”、“生”两字的造字...
文/李博成 春分对于北半球来讲,意味着春天真正的到来,从平均气温和雨水来看也达到了气候学所定义的春季标准。 孔子作《春秋》是中国人首次将“春秋”这一时序当作时空与历史...
文/吕方舟 上次我们说了一些早春时节名花的药用功效,如今春分将至,春季过半,地气回暖,越来越多的花儿吐露芬芳,现在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春季下半场登台的花儿吧。 一、油菜花...
文/吕方舟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所谓“惊”,在于雷。冬季许多动物不吃不喝,进入冬眠,此为“蛰”,到了此时,“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也”...
文/吕方舟 看过《一人之下》第二季的朋友们应该记得,片头曲副歌有这样一段歌词:“正月里采花无有花采,二月间采花花哟正开;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葡萄架哟上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