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不仅多是归国留学生和在中国南北著名高等学府任教的名教授,而且多出任 系 主任、院校长等职,担任学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故其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多所思考,不乏真知灼...
孟轲 (约公元前372~约前289) 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邹(今山东省邹县) 人。其生卒年月无可详考,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 327),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他曾受...
摘要: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生卒年代难以确知(约公元前468~前376)。据司马迁 《史记》 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从墨翟的生平事迹推...
刘徽 三国时期,魏国人刘徽在公元263年前后为《九章算术》作注,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从例中学”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中国的两本数学教科书《九章算术》(公元一世纪成...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奴隶社会时已有儿童早期教育的主张,这些主张零散地记载在古籍中。 胎教思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中国胎教始于距今3600多年...
《春秋繁露》 中国西汉哲学家、教育家。广川(今河北省景县)人。汉景帝时为博士,授徒讲学,采用老学生带新学生的方式。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应召对策,系统地提...
《周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几千年来在许多思想文化领域对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学科分类体系中的许多门类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源头。正如纪晓岚所说的:“易道广大...
编者按: 黄宗羲( 1610~1695 ),字太冲,号梨洲。明天清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主张“穷经”、“通史”、“经世致用”,对浙东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
《学记》是一篇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全文1229字。它与《大学》相表里。《大学》重在阐述教育之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关系;《学记》则主要论述教育...
《中庸》是论述个人修行的一篇哲理性极强的论文。首先,它阐述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继承思孟学派“性善...
编者按: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是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有和教育家。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的学术思想,在知...
《礼记》是战国末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其中西汉戴圣编辑49篇,称《小戴礼记》,为后世所通行。《礼记》一书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许多史料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
编者按:陆九渊的教育思想是其“心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槐堂兴发教学开始到应天山建筑精舍讲学为止,陆九渊培养了数千名的学生。他的心学理论长期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
编者按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出生于福建。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朱熹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兼取佛、道观点,并叹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构建了一个“致广...
《论语》,汉代又称《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它也记载了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以及当时人们对孔子的议论。 《汉书·艺文...
编者按: 柳完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教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韩愈的“道统论”不同,柳宗元提出了“圣人之道”论。...
孔颖达(574—648),字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省冀县,一说衡水县)人,唐代著名经学家、教育家,生于隋唐之际的官宦之家。据《旧唐书·孔颖达传》记载,其“八岁就学,日诵千...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其一...
《乐记》也是《礼记》49篇中的一篇。在《礼记》中题作《乐记第十九》,全文大约5000余字,包括11个子篇:《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言篇》、《乐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