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好乘凉,也能寸草不生 徒弟是光绪,师傅是翁同龢,光绪炒了翁同龢的鱿鱼,这堪称晚清一大悬案。事情的缘由得从维新变法说起,翁同龢对推动维新变法是有功劳的,但变法...
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缩影,展示了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历史经验。本文试图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建设作战问题的研究,探析清末中国军事变革的进...
杜松亦被指摘将炮车置放于浑河之北而背水作战,但日后调查时即炮车营长亦自承将炮车置放北岸系彼决心。因炮车无法徒涉,火药必被浸湿。但杜松疏忽于派遣斥候,侦察地形,本人...
明中叶以后,沿海地区人口过剩,加之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多,很多农民破产,无以谋生,遂入海经商。可以说,利润丰厚,“一倍而博十倍、百倍之息”的海上贸易乃是东南沿海的...
大营(含中军):安远侯柳升 左哨:武安侯郑亨 右哨:阳武侯薛禄 左掖:英国公张辅 右掖:成山侯王通 前锋;左都督朱荣 御前精骑;宁阳侯陈懋 鞑靼马队:永顺伯薛斌参顺伯吴克忠...
“藏兵洞”不止这一个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专业人员在清理“藏兵洞”时,竟发现了当时镇守将士遗留的粮食、蔬菜。那棵依然保持原来形状、色彩的白菜和几个已经风化了的土豆,令...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明与高丽即分别主动遣使聘问。[1]高丽恭愍王十八年(洪武二年即1369年)五月,高丽对明称臣,[2]十九年(洪武三年即1370年)始行洪武年号...
甲午战争与旧秩序的崩溃 渴求复兴,企盼强国,是中国人久远的梦想。一部名为《复兴之路》的历史政论系列片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时,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复兴之路》对一些...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中国面临着千古“变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军事自强思想、师夷长技思想、另立海军取代旧式水师的思想和实行陆海并重的国防方针的思想,是甲午战...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九月二十六日的上午,古城西安刚下了一场小雨,除了路上的灰尘比原来稍微少一点外,一切看来和往常没什么两样。一阵秋风刮起,路上的行人走得似乎也比往...
似此努尔哈赤估计马林一路之总兵力6万人,无疑已高度夸大。本文根据明廷内部文件判断,杨镐之总兵力无逾10万人,则马林不可能掌握6万,且侧翼之机动部队亦不宜多至万人。至于后...
朱荣、吴成在侦察的过程中,俘获了一些鞑靼人,并把他们送到了明成祖的御营。据这些鞑靼人供称,自从明军出塞之后,鞑靼内部恐惧不安,一些部落自动散去。阿鲁台被母亲及妻子...
岳钟琪着实吓得不轻,他看完这个署名为“江南无主游民夏靓遣徒张倬”的上书后,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心想这封信幸好落在自己手里,倘若落到朝廷哪个冤家对头的手里,岂不要掀起...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四个世界第一,却鲜为人知。 首创“水雷战”击沉日本战舰 水底龙王炮 早在...
这场战争中充斥着太多的荒谬性。我无法理解叶志超为什么在尚未战败时就匆匆悬挂起白旗;不知道1895年2月6日大敌当前时,“来远”与“威远”的管带邱宝仁、林颖启为何仍能从容地...
第三,北洋海军首开清末军制变革的先河,其制定的章程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制变革的初步成果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军事变革,主要是革新武器装备和教育训练方式,军事制度变革基本...
上一次讲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到了第三代明成祖(十三陵长陵埋的那个皇帝)时,把朝廷搬到北京来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他当时为什么非迁都不可? 前面讲到,明太祖的军...
日本的北进扩张 公元1598年,大明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在朝鲜半岛南端、釜山以西200余里的露梁津,子时刚过,800余艘各式战船,正在趁夜做战前的最后准备,他们是大明与朝鲜联...
但《满文老档》对两军交锋情形叙述较详:当时明军取防御态势,盛陈火器;八旗兵攻击数次,未显功效。于是安巴贝勒占领东部山岗,又派出支队抄袭明阵地之西南角。蒙古部队则渗...
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时期,明朝海军曾使用“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比日俄战争(1903~1905)中的水雷战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