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国学的地位、作用、影响正在日益提升。所以,人们也会越来越关心:国学是一门什么学问? 我们可以简要地回答: 国学是一门求道的学问。 但是,什么...
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文化上强调适应新社会的新道德。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意识形态以革命为中心,对传统文化所采取的方针虽然形式上讲批判地继承,但在...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 朱汉民教授 什么是士大夫精神 记者:您的一篇演讲“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在微信朋友圈曾经很火,您在演讲中提出“中国古代...
船山《读四书大全说》中,关于《论语集注大全》的批读,所占的篇幅大于其他三种。不过,与对《大学》《中庸》的深度解读和细部诠释、以及全而不遗的批读方式相比,船山对《论语集注...
人物档案: 朱汉民,1954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社科联副...
按:2017年7月28日,《儒家商道智慧》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10多位...
我想我们今天要讲这个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就是孟子思想对于我们涵养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够提供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基础。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认识。那么我再解释解释,为...
4月1日至2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中华智慧的当代启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汇聚一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
一 西方文化中历来有所谓“哲学”一门,此门学问源远流长。比照西方的哲学叙述和讨论,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都曾讨论到“中国有没有哲学”或“什么是中国哲学”。其实,关于中...
一百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似乎经历了一个轮回。 20世纪初,以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为首的青年知识分子为谋求变革,不得不批判固有的文化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
今天讲演的主题是有关于20世纪的儒学发展。“发展”这个词,容易给人一种印象,以为儒学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其实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就知道儒学的发展是充满危机、困境、曲折...
一 与日本学界不同,中国学界一般不使用“儒教”,而是习惯使用“儒学”、“儒家”来指称孔子所开创的思想传统。“儒家”、“儒学”、“儒教”都是古代文献中使用过的概念。这...
编者按:当今推动儒学发展繁荣,一靠传承,二靠创新;传承与创新需要有长效机制:即把儒学纳入现行教育体系,在高等学校设立儒学一级学科,吸引优秀人才以儒学的研究和教学为...
儒家士大夫不会像道家庄子及其他隐士群体一样,一味躲避政治、疏离君主,完全放弃自己的政治责任和文化使命。他们积极参与以君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成为臣服于君王的官僚群体...
“和”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之一,普遍地渗透在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成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研究“和”哲学,不仅是对“和”观念的诠释和发挥,也是对“和...
忧患意识是民族精神在思想理论上的一种结晶和表现 打开中华民族的历史,赫然在目的是两个字:“忧患”,有的来自自然界,也有的来自社会群体和个人。众所皆知,在近代历史中,...
张岂之 我们越是临近“两个百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越加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深深地联结在一起。 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
春秋时代社会结构发生动摇,王室衰微,四夷侵扰,诸侯坐大,集中的表现就是礼崩乐坏。如果顺着这个形势发展下去社会将无以为治。于是,“何以救世”,“何以为治”就成为当时...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这是由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近代以来的反孔批儒留下了许多祸患,应该进...
导读:现代中国为什么亟需重建文化自信?重建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什么?出路又在哪里?10月28日上午,年届九旬的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登上岳麓书院讲坛,主讲《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