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联合成一个共同体,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结构,其中56个民族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文...
梁漱溟说:西方人的处世态度就是奋力争取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改造客观环境的解决人生问题,由此产生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跟人的发现与树立有密切...
周易哲学的生命关怀落实于整个中国哲学,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其一、民生与人生:群体生命与个体生命 此即中国哲学的群己关系问题。儒、道两家都将《周易》奉为经典。儒家...
儒家之人性论,根基于其仁义之道。儒家对于人性之论证与说明,目的在于要为其所张扬的仁义之道确立一根基与现实之出路。 作为儒学之开山始祖,孔子一生讲得最多的是仁。然孔子...
如果说儒教为一种日常的工作姿态,那么道教倒可以看作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再继续比较,法家更讲积极的入世,道家是有限的出世,儒家恰到好处地兼顾了生活主客体双方的平衡。这...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育思想的精华,高度概括了人类尤其是中国人的教育智慧,是古代对人性规律的把握和对价值观探索的体现。儒家德育有其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
内容提要:笔者认为儒教是宗教,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宗教。古代社会的国家组织同时具有宗教组织的职能,而国民则构成了儒教的庞大信众。儒教的最大的特色是信仰对象有一...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这是一位画家的心得,自然,在中国山水画中就这样一步步地到达了本体地位。当然,在最早时,它已经也就是本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
一、生平 章炳麟原名学乘,后改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省余杭人。章炳麟从小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自称读了《东华录》和受到外祖父朱有虔讲述明清遗事的影响,”排满之思想...
二、《弟子规》关于德育的主要观点 《弟子规》继承了“尊德性而道学问”的儒家教育传统,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
1、作为至上神的天 确定儒教是否为宗教,关键是看儒教体系中是否有超自然的神明观念。笔者认为儒教中的“天”是至上神,并非简单的物理之天,而是在整个儒教信仰等级序列中居于...
(三)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 在德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弟子规》的情感教育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因为情感是认识和行为之间的纽带,强化认识,培养情意...
在历代的儒家学者中,孟子对民本思想的阐述显得最为深刻。比如,他在评述“尧舜禅让”这一历史事件时,认为君主不能以政权私相授受,而是必须同时合乎天意(“天与之”)和民...
2、儒教哲学对教义内容所作的论证 儒中国在很早的时代就开始了“大一统”的帝国,既有一个中央高度集中的皇权,又有一个地方充分自治的绅权。这一国情也反映到儒教哲学中来,儒...
中国古代儒、佛、道哲学的三种模式,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之间无疑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交融和渗透,相反相成的思维互补特征。如是使之各具风采、交相辉映,表现出中国文化和...
宗教通常被理解为“人与神的联结”。神后来被解释为“人格神”、“非人格神的灵性存在”或“终极实在”,而“联结”历史上曾被解释为“信仰”,现在也可以理解为“体验”甚至...
●墨子创立节葬节丧非乐说的起因在于纠正儒学之弊,而其学说的出发点则是为了爱人,为了减轻世人的经济负担,为了爱“生人”而不爱死人。 ●墨家逻辑成为一个系统分明、有条不...
兼爱学说、爱人学说是墨子所创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墨学的核心要义。墨子创立节葬节丧非乐说的起因在于纠正儒学之弊,而其学说的出发点则是为了爱人,为了减轻世人的经济...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天人合一”在中国思想领域里已经成为持续讨论了二干多年的话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其他话题的核心和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为例,天...
心统万物的心性论 心性论是中国宗教哲学的鲜明特点,其实也是宗教哲学关注的重心。一切宗教组织的世俗精神,都以爱、向善、救世济人为核心而体现它的凝聚力量和社会功能。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