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后五四时代”,经历了长达半世纪的孤寂困顿,当代新儒家的学术地位,临近世纪之末终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敬重,向历史讨回了公道。在大陆,大约冰冻了四十来年,...
从原始儒学,到宋明新儒学,到当代新儒学,一次次的思想变革,哲学的意味越来越浓重。越来越趋向内在,外在的价值色彩也越来越淡出。“内圣”之学逐渐超越了“价值理性”而成...
五 “圣”与“神”之间 康德的“自由”概念是为什么会是一个理论上假设?因为他把认知的原则推而贯彻于实践的领域。牟宗三先生很敏锐地指出,康德论自由的必然性问题,其思路...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的关于主体修养的学说。其中,大部分是讲道德养成过程中的主体修养问题,不过也有相当部份是讲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修养问题。而且,即使是那些有关道...
六 “教化哲学”的实现论视域 引发人的内在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转变,是“教化”概念的一个根本特征。如前所述,罗蒂所言“教化”,仅是一个功能和作用性的观念,由此,其所...
关于心理(思惟、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对客体正确认识的问题,在《大学》一书中也有所论及。如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按,朱熹集注引程子曰:“‘身有’之...
王弼的《周易注》和程颐的《伊川易传》这两部哲学著作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又同为义理派的解《易》专著,它们有不少共通之处。就《周易》的体例和规则而言,王弼继承了《易传...
对认识主体修董方法的探求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早明确提出关于主体修养的必要和方法问题的,大概是现存《管子》一书中的《心术上》③。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皆欲知,...
三、卦变 卦变说在易学史上一直是聚讼纷纭的话题,不但象数派讲卦变,义理派也讲卦变,即使是尽量避免用互体、卦变等说来解释《周易》的王弼,在少数几个特殊的卦上也运用了此...
一、关于“虚” 荀子说:“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同上)“志”是记忆的意思。这是说,人生下来就会有认识,有...
学界早就提出要超越“五四”,但历史似乎举步维艰,並没有前进多远。读张先生《论儒家政治伦理妨碍现代民主法制建设》(《中华读书报》2010.3.24)一文,好像又回到了“五四”。文...
三、关于“静” 荀子说:“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解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睡觉时会做梦,闲散时会...
张先生认为,儒学的政治伦理使其不能设计出制约王权的制度,这是儒学的致命弱点。但古今中外,所有王权都不是设计出来的,制约它的制度当然也不可能设计出来。历史上,王权是...
——论儒学精神的根本特质 上世纪初以来,儒学被纳入哲学的范畴来进行研究。儒学有其自身的哲理系统,被称作“哲学”,毫无问题。近年,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教化作用受到关注,...
道,是个神秘的东西,是无法用言语展示的。《缨珞经》上有句话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也说明真正的大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道”毕竟是存在的,圣人的责任是...
二 哲学义的教化 儒学是一种“哲学”,但是,它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却与西方的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余英时教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精英层面的大传统与民间生活小...
〔一〕序论 世界是自在自为,自是自有的存在,而人做为高等灵智生物,自也有他对世界的追寻与诠释,此种追寻与诠释当然有其价值,但是究极来说,此种对世界真实相的追寻与诠释...
三 教化义的哲学 儒学具有“教化”的功能或作用,这使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同于西方的哲学。但同时我们亦须注意,对于儒学而言,这“教化”又具有其天道性命之学的基础,不...
〔三〕儒学与时代性的变与常 在西方殖民帝国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中国虽然没有被灭亡成西方的殖民地,但也备受欺凌压迫沦落到似殖民地的境界,在此过程中,中国兴起〔自强运动〕...
四 作为“存在性事实”的“自由” 儒家由“化”来建立本体(或存在的形上基础),不是认知性的设定和逻辑上的建构,而是存在“实现”意义上的创生和“转出”。更具体地说,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