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弥格是波兰来华的耶稣会士,他在返回欧洲期间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等作品。对比被视为西方专业汉学奠基人的雷 慕沙的 博士论文和卜弥格的中医著作,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卜弥格...
利子在他乡 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栏目 李青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17日 12 版) 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儒生长袍,本是意国人,不远万里跋涉来华,取汉名...
齐如山其人 梁燕 齐如山(1877~1962),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贡献卓著的京剧理论家与实践家、民俗学家、实业家,透过历史的重重雾霾,穿越几十年台湾海峡的屏障,再度进入21世纪中国大...
最近翻阅19世纪美国人在广州创办的英文刊物《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18321851),发现其中有一篇《关雎》的英译和简要的解说,刊登在第16卷第9期(1847年9月)上。译介者是美...
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新尝试 写在北外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 张西平 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奋斗的...
《中华读书报》 2014-5-28 第9版 1949年,美国学者顾立雅(Herrlee G. Creel,19051994)出版了他的孔子研究专著《孔子其人及其神话》( Confucius: The Man and the Myth ),后又以《孔子与中国之道...
《周南卷耳》是《诗经》中的名篇。据我的初步研究,最早从原文将之翻译成中文的是美国传教士娄理华(Walter M. Lowrie,18191847),娄氏的译文和简短的评论发表在19世纪美国人在广州...
华兹生与《史记》 顾钧 本文原载于《读书》2016年第3期 华兹生(Burton Watson,1925)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中国典籍翻译家,曾将孔、墨、老、庄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和杜甫、苏轼、陆游等...
顾钧 《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3期,34-36页 《怀旧》是鲁迅最早的一篇小说,但因为是用文言所写,且直到鲁迅身后才收入《集外集拾遗》,所以远不如他的白话小说那样受到英译者的关...
顾颉刚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史学大师,一生交游广阔,其交友范围除了中国学人之外,还有不少外国学人。本文利用《顾颉刚日记》和其他中英文资料探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顾颉刚与几...
爱情诗为什么没有Love 《静女》英译漫谈 《诗经》特别是国风部分的情诗为数不少;爱情总是有甜蜜就有痛苦,整部《诗经》中只写甜蜜而无痛苦的似乎只有《邶风静女》这一首: 静女...
顾钧 《中华读书报》 2014年3月26日 姚克(19051991)是现代戏剧家、翻译家,曾和鲁迅有近四年的交往。1936年10月鲁迅去世后,姚克在悲痛之余,用英文撰写了《鲁迅的生平与著作》(...
2014年09月24日 从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入手,以学术研究成果被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主管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事业单位所采用为标准,用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标准来衡量学术研究的价...
顾钧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29日 《筹办夷务始末》是清代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计道光朝八十卷,文庆等编;咸丰朝八十卷,贾祯等编;同治...
张西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25日 19 版)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典籍翻译的历史上,如果我们选择人物的话,中国的许渊冲先生,无疑是一个绕不过的丰碑,无论是将其放在...
顾钧 1922年9月,担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主任不久的沈兼士在《国学门建议书》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窃惟东方文化自古以中国为中心,所以整理东方学以贡献于世界,实为中国人今...
来源:中国文化报 梁 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文化迎来了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回望历史,不难发现,每一次的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都是我们开掘、采撷的重要资源。如...
罗瘿公(18721924),广东顺德人,系晚清及民国时期的诗人、学者,著有《瘿庵诗集》、历史笔记和京剧剧作十余种。其父是同治年间的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罗瘿公幼承家学,从小...
它们是美妙的抒情诗篇越剧走向海外的六十年 栏目: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作者:梁燕来源:中国艺术报 8月21号《中国艺术报》 越剧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发挥并承担着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美...
梅兰芳与京剧的世界意义 《人民政协报》讲坛栏目( 2014年7月28日 ) 梁燕 提起梅兰芳,无人不知,他是20世纪享誉中外的一代京剧艺术大家。他的完美表演记录了中国京剧一个值得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