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律巨树毫末律 新七章 (老子原著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第四律 反者道动律 新三章 (老子原著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反」向对立面转化。「弱」嫩芽、幼苗。「用」起作用。 新译:向对...
第五律有无相生律 新四章 (老子原著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七十一篇 无与有是怎样相生共生的? 在第一原理中,我们引出了:“有”即物质,“有”的运动即物质的运动。在第二原理中,我们又引出了“无”,提出存在是物和无之对立统一...
三种作用,三种属性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三句互文见义,描述了道的三种属性,无形,无情,无名。列举了大道的三种作...
六、第六律 二生三律 新六章 (老子原著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
(二) “无”之道 有与无是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有”指具体存在的事物,也称实有。“无”指无形无象的虚无。在中国哲学史上,对世界的本体和本质究竟是“有”还是“无”,...
第十四篇 道家哲学之三问三答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指出,道家哲学是新的、活的、先进的哲学源流。 一问,道家哲学是新的哲学源流吗? 答曰:道家哲学虽然在中国已流传了两千五...
七、第七律 不道律 新八章 (老子原著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
第七十四篇 物质运动的第三原理 一、物质运动的第三原理 通过上述关于 无与有是怎样相生共生的? 无与有是怎样形影相随的?无与有是怎样共存共亡的?等讨论,可以水到渠成地得...
历朝历代名人对于赶尸,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直接肯定,有的断然否定;有的模凌两可,有的含糊其词。赶尸的传说在明清时代就活跃于民间,清人又称赶尸为“移尸”、“走影”...
要旨:回到赫拉克利特时代。 引言 物理学按发展历史,可分为古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三个阶段,我们将以道家哲学分别审视它们,首先审视古物理学。这是从未有人涉及...
(三) “无为”之道 无为相对有为而言。老子最先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的命题,以说明自然与人为的关系。他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
第十五篇 道家哲学为何会有辩证法 在西方哲学论坛,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475年)已有初步的对立统一思想算起,经康德(1724—1804年)、费希特、谢林,再到黑格尔(...
一、德谟克利特 在古希腊,关于物质始元问题,除了四元素说之外,还有一个原子学派。其创立者是留基伯,他在古希腊的阿布德拉城,建立了原子学派,留基伯没有什么作品传世,事...
一个学科的定义,是它研究和规范的首要问题。定义往往是为了限定或廓清学科的内容和边界。按宗教心理学家伍尔夫的定义,宗教心理学(psychologyofreligion)是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七十五篇 平常心看待“有”和“无” 一、不管怎样讲,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有和无的关系问题。如果会有惊愕产生,那是颇正常的。但是,若以平常心去面对...
第七十六篇 关于“无场” 一、小引 停了几天,这是为了使读者对“有”和“无”的新问题多一点思索空间。 虽然黑格尔明确指出:无是经常要与某物对立的,与某物对立的无,即某一...
道在中国文化的解释,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这个道是“先天地而生”,“独立”的道,也就是客观性的道。老子的道从神学,宿命论,宗教中的抉择...
要旨:回到亚里斯多德时代。 一、亚里斯多德其人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活动于公元前四世纪,他是古希腊排第一位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还做过赫赫有名的亚力山大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