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 [其它] 儒家道德形而上学问题探究 2017-12-09

    康宇 道德形而上学,主要解释了道德的普遍性与必然性的原理,它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儒学的构成中,道德问题是贯穿其整个学说的主线,自然也留下了大量关于道德形而上...

  • [其它] 从《周易正义》看贵无、崇有、独化三说之融合——试论孔颖达学派与玄学的关 2017-12-09

    作者:潘忠伟 唐初孔颖达等人所撰《周易正义》一书,为唐代儒学的代表作品。这部书在唐、五代以及两宋时期一直立于学官,对这一漫长时期的学术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划...

  • [其它] 裴頠“有”论在魏晋玄学中的思想贡献 2017-12-09

    康中乾 【内容提要】裴頠有论在魏晋玄学中究竟有什么理论价值?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是忽视就是轻视。事实上,裴頠的有论在玄学思想发展中有三方面很重要的意义:一是矫正了玄学的...

  • [其它] 试论二程“洛学”与实学的关系 2017-12-09

    二程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已成学术界的共识。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实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学术界提出了洛学与实学的关系这一新的研究课题:即二程洛学思想体系中到底有没有...

  • [其它] 王阳明论“熟”——个新向度的意志考量 2017-12-09

    熟仁,乃为中国文化一个源源流长又极富意蕴的概念。凡事凡物皆有一熟字,可以透个底。熟仁,做人要求熟、做官要求熟、做学问要求熟,此熟,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方法论。其实,...

  • [其它] 先秦儒家公正理论的基本维度 2017-12-09

    在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符合礼、义的要求构成了理解公正的基本视域。先秦儒家认为,礼、义所具有的一些特征,诸如肯定人的社会性、促使一个人沉思自己的本性、传承人类文...

  • [其它] 论何休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2017-12-09

    中国古代儒学具有繁富的内容,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学派身上,都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就汉代形成的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而言,即各具特色和风采。然而,由于东汉末年郑玄遍注儒家...

  • [其它] 《易》经及哲学核心问题论纲 2017-12-09

    鞠曦 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解决之,是西方哲学家对理性的贡献并因而形成了浩繁的哲学史文献。由哲学的基本问题所承诺,哲学及其基本问题的产生必然决定于哲学的根本问题,而由...

  • [其它] 反思孟子对舜的美化——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例 2017-12-09

    孟子思想的最理想人物是舜,不是孔子[1]。孟子在抽象仁义上以舜为代表(舜由仁义行)、在人性平等上以舜为代表(人皆可以为尧舜)、在人性差等上还以舜为代表(尧舜之仁,不遍...

  • [其它] 先秦儒家性善论新诠 2017-12-09

    一、先秦儒家性善论的提出与发展 在先秦的人性善恶之争中,人性善的观点无疑占有主流地位,对后世儒学的影响也很深远,它甚至成为了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基石。人性之善...

  • [其它] 论现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7-12-09

    在儒学发展史上,儒学家曾通过吸收佛教的思想材料和思想方法,成功地应对儒道两家的挑战,创立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提高了理论思维水平,恢复了儒学在思想...

  • [其它] 现代新儒学的“中国特殊论”辨析 2017-12-09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非马克思主义以形形色色的理论否定和拒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现代新儒学所提出的中国特殊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论。它突出强调中...

  • [其它] 董仲舒易学哲学思想探析 2017-12-09

    自近代康有为著《春秋董氏学》以来,学界探讨董仲舒思想时,大多讨论他的春秋公羊学,而鲜有论及董仲舒思想中的易学问题。这是令人遗憾的。从古代天人关系论角度而言,《周易...

  • [其它] 王阳明“本体工夫之辨”在明清之际的学术走向——以刘宗周、黄宗羲为中心的 2017-12-09

    本体工夫之辨,这是明代心学宗师王阳明(14721529)及其后学经常论及的一大哲学命题。本文认为:王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论内涵有两大思维向度,即一悟本体即是工夫和由工夫见本...

  • [其它] 现代新儒学的佛学诠释——概论儒佛会通与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建构 2017-12-09

    在中国思想史上,佛学与儒学的关系极为重要。自两汉之际佛法东来,东方两大文化系统之间开始了一场历时久远、影响宏阔的文化大碰撞、大交融。而在佛教与中国古代各种学术文化...

  • [其它] 论王阳明龙场“吏隐” 2017-12-09

    王阳明从青年时代起,直到其中晚期,几乎都在不断地一次次表达其归隐的意愿,并且曾经多次从单纯的归隐追求转向真实的归隐生活。实际上,就王阳明中晚期生涯来说,谪居龙场使...

  • [其它] 《王阳明年谱》史料及刻印勘误 2017-12-09

    《王阳明年谱》是记载明代心学家王守仁生平事迹的重要史料。由于王阳明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因此,其《年谱》写得也是有声有色,这一点学术界已有共识。现存《年谱》一开始就...

  • [其它] 赵岐《孟子章句》的诠释学意义 2017-12-09

    在西方诠释学理论中,从施莱尔马赫的传统方法论诠释学追求对文本的纯客观诠释到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强调文本诠释的相对性、创造性,再到贝蒂、赫施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理论的回...

  • [其它] 言说与存在:心学的一个向度 2017-12-09

    杨国荣 哲学之思总是不断指向存在及其意义。存在的探寻则关联着名言之域与超名言之域:无论是内在的心体,抑或普遍之道,其得(获得)和达(表达)都难以离开名言的作用。心体...

  • [其它] “和”——万物各得其所 2017-12-09

    钱逊 【内容提要】和不只是应然的理念,而主要和首先是对实然和必然的认识。和实生物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种宇宙观。和为贵是由对宇宙的上述认识而派生出的中国文化...

  • 首页
  • 上一页
  • 594
  • 595
  • 596
  • 597
  • 598
  • 599
  • 600
  • 601
  • 602
  • 603
  • 604
  • 下一页
  • 末页
  • 69513890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