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其主要标志是董仲舒创立和开启的基于天人感应观念的神学经学。它曾有助于大一统专制政体的形成,但是,随着西汉末年的政治危机,其作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地凝结而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即人化,自从有了人类,文化便产生了,因而,揭示文化的发生机制实质上就是探究人的生成问题。然而,追问文化的发生不仅仅局限...
一、儒家的基本精神 儒家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即宗教、即哲学、即伦理、即政治的思想系统,其内涵十分丰富,而且总是交织在一起。不过其中有一个基本精神,如果遵循了这个基本精...
李蜀人、唐晓勇 内容摘要:从中国传统儒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本文详细梳理了传统儒学里形而上学思想的内在理路、基本框架、基本内容以及其目的和意义,从而回应了中西哲学在形...
中国宋代理学的兴起发展,在北宋五子尤其是义理派的四子之后,表现为一个相对平缓和传承推广的势态。对于作为北宋理学主流的张载、二程两系来说,由于张载气学(关学)后学不...
张乃芳 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儒学之发展应该是着重形上的理论体系,还是朝向形下的生活世界?对此,学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即形上儒学和生活儒学。形上儒学注重儒学的形而上...
苏氏蜀学由四川眉山苏洵(1009~1066)及其二子苏轼(1036 ~1101)、苏辙(1039~1117)创立,在北宋中期与荆公新学、理学同时并兴,三足鼎立。苏氏父子独标新帜,公开援佛道入儒,建...
皮锡瑞(18501908)是中国近代经学大师,其经学有根柢,有见解,有体系,既是中国古典经学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经学的开端,无论对近代儒学,还是对近代思想文化,都具有重要影...
牟宗三的道统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曾经有人专门撰文讨论这个问题,对牟宗三道统观的理解也出现了广泛的争议。但是,这...
一 孔子生于空桑之说见于司马贞《史记正义》,其于《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后,引《括地志》云:干宝《三日纪》云(颜)征在生孔子空桑之...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最著名的《春秋》公羊学大师。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认为,他的《春秋》公羊学是汉武帝和整个西汉的根本治国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有人甚至还把...
思想大家王船山著有诗论《姜斋诗话》、《诗广传》等。在王船山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真的诗把我们带到天人之际这一最源始现象的近处。因此,诗在王...
《大学》作为儒家早期经典《礼记》的一篇,于宋明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并于四书中列为首位,以其为入德之门[1]。然《大学》作为经典,其间争议颇多。如其作者为谁?二...
《庄子》一书,历来被认为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老聃的《道德经》齐名。其作者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之言,弘扬了老子的思想,奠定了道 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
王闿运(1830-1916)是清末名士,也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学者,他的著作宏富,遍及经、史、子、集,但是经学与政治,是他毕生的关怀,在认识王闿运时,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经学家王闿运...
张祥龙 摘要:不同的视野(Horizont)里,中国古代思想会呈现出极不同的样子;20世纪的中国人想必对这一点有深切体会。而这一现象在看待孔子时又特别的突出,因孔子本人的为人为学...
刘向、刘歆父子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古典文献专家和历史学家。其《七略》,尤其是其中的《诸子略》,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汉书本传》记载,汉宣帝时,刘向曾讲论《五经》...
罗安宪 李栗谷(1536~1584),名珥,字叔献,号栗谷,韩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罗整菴(1465~1547),名钦顺,字允升,号整菴,中国明代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将李栗谷与罗...
一、构建公羊学基本理论的体系 董仲舒是汉武帝时代《春秋》学大师,他的春秋学实际就是公羊学说。他所著《春秋繁露》十七卷,标志着公羊学的形成。而董仲舒本人也被评价为令学...
本文主要就湖湘学派的奠基者胡寅和胡宏二者的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胡寅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以崇正;胡宏以道为其哲学逻辑结构中的至高范畴,提出道性本体学;把时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