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时期,维新领袖康有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影响时人思想甚巨。维新派健将之一的章太炎,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变法思想,并且具足了一个系统。传统看法认...
三子思思想的特质:诚及其他 郭沫若在同一文章中将《尚书》中的《洪范》、《尧典》、《皋陶谟》、《禹贡》诸篇作为思孟学派的作品,多少有些陈义过于宽泛。不过,他是从思想发...
李振纲 一、天人三策与儒学复兴 秦亡汉兴,汉室乘秦之弊而得天下,不能不认真思考和总结秦王朝短命夭亡的教训,以寻求汉家天下长治久安之道。汉初兴黄老清净无为之学,得以有...
尝观前代之学术主流,总不免由盛而衰,由衰而变,其主要原因乃是学术必须切合于人事实际。合则兴,否则衰,以至于变。在西学东渐之前,我国学界最有效的应变之方为返求诸六经...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便要维持住人的物质性的存在,这便牵涉到人的各种爱好与欲望的满足,即幸福的问题。这在本文之上篇中已经讨论过了。但现代新儒家既把人文主义作为担纲文...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和反清革命家。早年参加戊戌变法,后参与创办光复会,并加入同盟会,负责主编《民报》,鼓吹暴力倒...
人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从古代开始就有一些思想家探索人口问题。孔子当然也不例外,孔子的人口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本文拟就孔子关于人口问题的言论进行简要剖析。 孔子从...
向世陵 南宋理学,通常以朱学和陆学为主要的代表。朱熹以理(天理)为本,故被称之为理学,并由此与陆九渊以心为本的心学相并立。但是,正如同陆学亦讲理一样,朱学也讲心,心...
宋明理学或称道学,它是对以程颢、程颐、朱熹为首的理学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首的心学的一种统称。无论程朱或是陆王,均把理作为他们哲学的最高本体。不过一者认为:理是客观...
马建东 内容提要:董仲舒是一位对汉代社会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也是中国古代具有人格影响的政治人物和学者。他的人与民,及其顺命的统治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实施统治的重...
对《大学》中格物观念的不同诠释,或许是最能反映阳明学与朱子学不同取向的一个方面。不过,即使在中晚明阳明学的系统内部,不同学者对格物观念也有互不相同的理解并且相互之...
章学诚《文史通义》及六经皆史说在晚清以后的影响,是考察这一时期史学观念演变和进展的一个主要视角。这方面的研究尚未真正展开,填充空白的主要是两条印象式的见解:一是同...
曾振宇 内容提要:汉儒领袖董仲舒的天论不是源自孔子原生儒家,而是来源于墨家思想。天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君王地位的巩固有利,又对君王权力存在着强有力的制约。如何实现对君...
心的学说是儒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儒家主体思想的标志之一。在儒学中,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讨论到心的问题,就如同讨论到性的问题一样。心、性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所有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最吸引人想象力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其实,它既不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才能,也没陈述儒家深远高明的义理。相反,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
学术共同体,是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学科内部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学术集团,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往往能够将一个时代的学术...
泰州学派是中晚明有着一定影响的学派,其思想继承王阳明的良知说,将良知作为独立于个体的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不为个体的存在而存在,也不会因个体的消亡而消亡;同时...
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
章太炎与黎元洪同为民初重要政治人物,了解他们之间的交往情况,对于深入认识章、黎各自的思想与品格,及民初社会、政治状况,或不无裨益。 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章太...
从晚明起,儒学已经开始了旨在超越阳明学的思想转向,希望借这一转向回归原始儒学,从而谋求儒学的新发展。但就表现形式而论,晚明的儒学转向渐渐走出了两条路,一条路指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