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是否同意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他的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学术的经典之一。这一事实,使得我们在讨论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经验,特别是五四前后文...
晁福林 内容提要:荀子天论思想中的天人之分指的是天与人各自的职分、名分,并不含有天人相分之义。在荀子的理论体系中,天虽然并没有绝对摒弃自然属性,但是这种自然属性却淹...
李景林、田智忠 内容提要:在宋明儒学中,朱子之心论,实最为完备。但现代学者往往既囿于理学心学分系和对峙之前见,又受到西方哲学诠释模式的影响,常倾向以认知心来理解朱子...
邓名瑛 在黄宗羲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有两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盈天地者皆气也和盈天地者皆心也。史家对此多有分析与探讨,其基本结论是,前一命题是唯物主义的,后一命题是唯心...
章启辉 内容提要:以伦理为本位是儒家学说的基础特征,也是传统《中庸》观的基本特征。作为中国传统哲学集大成者、宋明理学批判总结者、17世纪启蒙思想家,王夫之以实有论对传...
《教学通义》①是康有为早年的一部著作。自梁启超以来人们多有论说,但多是从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来立论。所以,当从《教学通义》论说康有为的早年思想时,人们注意的只是康有为...
关多义、张民省 内容提要:以直报怨的直,既不是正直,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不受礼法约束的直性方式;直在其中中的直,既不是正直,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发乎内心率直的孝...
蒋国保 【内容提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分歧,历来被归结为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分歧。但对性即理与心即理在程朱陆王的论述里,究竟是什么含义,历来又缺乏清晰地论说。有鉴...
李晨阳 一 本文中的善泛指道德伦理领域中的正面的价值。它与恶相对而言,指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显示公平、友爱、正义等表现在概念上的概括。也可以说,善是跟在个人层次上损人...
屠承先 清朝经学家唐鉴在谈到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时曾说过:其为学也,由关而洛而闽,力诋殊途,归宿正轨。先生之学宗程、朱于是可见矣。(《清学案小识》)此语虽并不全面,但却...
乔清举 本文试图对朱子关于心、性的结构及其关系的学说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按照传统理解,朱子属于理学,阳明属于心学;在理学中心、性是分离的,而在心学中心即是性。这种见解...
温海明 内容提要:关于荀子认识论的研究,学者通常都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待出发,认为荀子力图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期求得全面正确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可以说符合常识...
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争论,首先要对梁漱溟究竟是儒家还是佛家的问题做点说明。本文探讨梁漱溟的人格特质,主要是把他当作一个儒家人物。在是儒家,是佛家这个问题上,梁漱溟前...
一、引言 清末民初以降,卑经、废经之论不绝。其时学术界最占势力的有两派,其一是以章太炎爲代表的国粹派。太炎有〈与某论朴学报书〉,作於清末,中云:自周孔以逮今兹,载祀...
刘泽亮 陆王心物论 从哲学史来说,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哲学论争,不论中西,演变到后来都集中到黑格尔所谓哲学的三项,即逻辑理念、自然界和精神。这三项在宋明...
许建良 内容提要:对荀子性论的研究,历来重视从价值判断的层面切入,把他作为古代性恶论的代表,其实这是重表而疏里的表现,因为它忽视了事实判断层面上何谓本性的问题。正是...
朱汉民、郑明星 内容提要:周濂溪是宋代新儒学的奠基人,他所取得的一个十分重要成就,就是将无全面系统地引入到新儒学体系之中。首先,他将无极引进到新儒学的形上学之中,无...
蒙培元 内容提要:心是体用之全。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的转变,是从性体心用说转到心之体用说。体既是心之虚灵之体,亦是性之实体(非实体论之实体),是虚实合一、心性合一;用...
国学大师蒙文通(1894-1968,四川盐亭人),由经入史,经史贯通。其经学思想承著名经学家廖平而来,又加以发展,在现代经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以往学术界对蒙文通经学论述较少,本文...
张新民 四句教的详细阐发是在阳明(1472-1529)生命结束的前一年。由于四句教既高度概括,又涵蕴丰富,见仁见智的哲理诠释都可容纳其中,遂引起了王门学派的分化和数百年的学术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