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碧芳 内容提要:识仁是程颢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与为学宗旨。本文具体辨析并展示出程颢仁说的各种义涵,以及识仁的系统方法。本文指出,程颢的识仁之方,包含有(1)天、理、...
【郭齐勇】重建维系人心的信仰系统 【陈来】启蒙反思三题 【李景林】启蒙思想与文化重建 【单纯】反思启蒙与理解宗教 【李翔海】启蒙反思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姜明琪】价...
杨向奎 哲学史家总以为南宋朱熹集北宋周(敦颐),程(颢、颐)及张载等先哲思想之大成,其实他们之间的思想境界有异有同。几十年前周予同先生在他所著《朱熹》一书内就说到:...
《文汇报笔会》倡议在新春伊始之际,对中国传统价值作一次回顾和展望;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构想。为了响应这一构想,我决定择谈心为题。我为什么要谈心呢?这是因为在中国的...
本文试图探讨龚自珍的今文经学思想及与常州学派的关系,以就教于学术界。 一、六经皆史说与今文经学 许多人对于龚自珍六经皆史说都作过各自的分析与解释,但却没有找出他之所...
乐爱国 自然观(或天道观)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这一研究中,几乎没有人会提到王阳明。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并把《大学》格物诠释为格心,因而其哲学...
经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对中国哲学与文化及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经学的发展演变相适应,中国有两千多年注释儒家经典的传统,有许多关于诠释学...
荀子的学派归属是荀学研究的老问题。学界有儒家说、法家说、儒法混合说、稷下学派说、黄老说、杂家说等多种意见,儒家说和法家说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怎么看这个问题?笔者想...
孔子以后,孔门后学传习师说各有侧重。由孔子弟子开端,孔门学术至战国中期已经两分。孟子注重内心求索,其学源自曾子;荀子看重外在约束,其学推重仲弓。这是上博竹书《中弓...
从思想的发展来看,子思、孟子的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逻辑联系。关于孔子以后在战国时期是否存在着一个思孟学派,至今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否定思孟学派之存在的理...
一 梁漱溟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柏格森的非理性主义的生命哲学与宋明理学的阳明心学相结合、相印证的产物,其中非理性主义是其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在本体论上,他赞成柏格森的生...
惠栋(1697~1758),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是清代著名经学家,吴派经学奠基人。 惠栋学术,以《易》学为最重要。他对《易》尤其精通。以为《易》学自王弼之...
熊十力的人生哲学,融铸华梵,会通东西,阐幽发微,哲思绵长,堪称现代新儒家的范型。剖视他的人生理念,有助于我们对于整个现代新儒家学派人生哲学思想的理解。 思想渊薮 熊...
梁漱溟作为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他凭籍深刻的哲学、文化学、民族学的背景,以西方先进现代的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来参照和反省我们的民族文化,最终又用中国传统...
王新春 内容提要:置身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程颢,对易学的天人之学作出了创造性诠释与转化,建构起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域下的崭新易学天人之学,推出了他的理学体...
在《论中国模式》一文中,作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本规律追溯到了中华传统的三大特性:学习-创新型文明、大一统国家与先进性团体。本文对此将做进一步的阐述。无论...
李作勋 心性论是理学的主题。而宋代理学心性论的形成渊源则要追溯到佛教传入以后儒佛关系的演变过程,儒佛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外来佛教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的影...
【专题名称】中国哲学 【专题号】B5 【复印期号】2005年03期 【原文出处】《文史哲》(济南)2005年01期第14~27页 【英文标题】STUDIESONTHEREGIONALISMOFANCIENTCHINESEPHILOSOPHY (PenConversations) 【作者...
梁启超先生曾论儒墨的根本对立,曰:要而论之,利之在原出于天,而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此墨学之纲领也,其与儒教之根本差异处即在于是。又说:儒墨之异同比较,有最明显之一...
在儒家的各种伦理学说中,对中国民众影响最为深广的莫过于孝的理论。儒家关于孝道的理论是由孝道派来完成的。孝道派以曾子为始祖,但孝道派的真正代表人物不是作为孔子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