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的成书与性质,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唐代以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易传》作于孔子;自宋人欧阳修以来,人们多认为《易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以后、与...
摘要:《书》有着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过程,最初是由上古史官们开始的。孔子站在前代史官对《书》一类文献整理的已有成果及已有整理思想的基础上,又对《书》进行了整理。...
未来儒学发展的方向是:回应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挑战,以儒学的基本精神为本位,回归先秦原典,整合程朱、陆王、张(载)王(船山)三派,贯通儒、释、道三教,容纳东西方文...
一、关于“《鲁》读”问题 孔子是否对《周易》曾有精深研究?本来,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
[摘要]司马迁撰作《史记》特重采摘《尚书》,特别是虞、夏、商三代纪事,多采用《尚书》文。《史记》除个别地方直接照录《尚书》原文外,翻译经句,改写原文,增饰释文,方式...
内容提要 :《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悉为子思书佚文。而种种迹象表明,这篇佚文正是《后汉书》李贤注所提到的《累德篇》。该佚篇与子思的其他...
引 言 建构当代新儒学,关系到未来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关系到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能否一如既往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是当今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头等大事! 问题是,如何...
摘要 :确切地说,“疑古”、“信古”等的“古”,是指北宋庆历以前传统古史学而言的。孔子整理六经和汉代学者整理先秦文献是中国历史上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史学重建活动,由...
内容提要 :根据本文的新考,子思年九十二,生活在公元前504-403年之间,但这仍不能与孟子时代相接,而多种典籍中有关孟子受业于子思的说法乃至有关子思、孟轲相见的记载又难以...
[内容摘要]《荀子》引《书》、论《书》都体现出了鲜明的致用性倾向。《荀子》引《书》入论的特点明显,所引23条相关文本呈现出了明显的断章取义特性,其诠释的向度多是朝向现实...
内容提要 :子思原书各篇可分为三类,一是子思所记孔子言论,二是子思本人著作,三是弟子所记子思言论。除了原本《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外,郭店简《穷达以时...
摘要 :本文把社会形态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并以之探讨中国的社会形态和历史分期。指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
2016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黩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
一、引言 现存最早谈及孔子与《易传》关系的文献是《史记·孔子世家》,这也是孔子作《易传》说的最主要的根据。《史记》原文是:“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
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儒法并用,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社会治理方式,只有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并用才能相得益彰。这是...
二、日本传统的武家文化 中国儒家的主体是士大夫,他们是传统社会的主流阶层。而日本传统社会的主流阶层则是武士。因此,虽然中日两国历史上都存在“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而...
摘要: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等为代表的早期新儒学是传统儒学的一次自我调整和自我挽救,其哲学的基本框架与宋明理学一脉相承,所以这实质上是一次理学复兴运动。...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方式?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抑或两者结合?早在2500余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一个极其合理的方案,回答了这个问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三、现代农家与全社会的序列等级 日本传统家督继承制在二战结束民法修改时被废除,所有子女都拥有了平等继承权。但这一传统并没有完全改变,在笔者调查的许多地区至今仍然保留...
四、结论 儒家思想并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由历史上儒家圣贤凭空想像发明创造,或由他们至上而下的宣传普及所影响而形成的,而是汉族社会土生土长的,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